关于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兴趣的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09 浏览:45109

在初中,由于生物一直作为非中考科目,因此在教学中一直备受冷落.很多学生都把它看做“副课”、“豆芽课”.这种状况任其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要做的事很多.但对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最重要的.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第一节课教学必须努力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非典和禽流感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春、冬易流行非典和禽流感病呢?为什么在这时期大家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和少吃禽类食品呢?”由于近几年来非典和禽流感病在当地曾流行过,且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各种流言也比较多.因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

二、精彩的新课导入.

精彩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能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置问、选讲故事等,可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例如,在引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在讲到他们都很感兴趣的克隆羊时,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克隆羊是如何诞生的吗?会不会有克隆人出现呢?如果真有克隆人的话,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呢?因此,新课引处的设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设疑的方式,例子要生活化,问题要问得有趣,有思考性.

三、重视实验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凡是可以让学生做到的,尽量让他们做到.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在实验时,让学生代表进行收集气体、用余烬木条检验气体的操作.使学生都能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余烬木条伸进收集有上述气泡的试管中复燃的现象.另一方面,增加易操作的实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可增加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塘水中的一些生物,等等.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真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五、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有些知识本来比较枯燥,但是如果与某一个新闻故事有关的话,往往会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一节课时,一位学生提到了他从网上看到的一则关于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的新闻.很多学生都知道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变暖引起的.我问了一句:如何才能阻止这种不好的事情继续发生呢?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学生们都想了很多的办法.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节约能源等的答案都一一冒出来了.最令大家捧腹的要数一位学的答案:全球每个地方都放一些氢氧化钠,甚至可以用飞机喷一些到空中(我们在讲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他的“创造性”答案使这次的议论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神舟六号上太空后,讲到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太空育种时又多了一条新闻可以引入了.

总之,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除了学生的因素外,教师本身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育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出色地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