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想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13 浏览:155403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者要随之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突破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这个进程中,笔者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些感想,特别记下.

【关 键 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贯彻“新课程课标”,进行“有效教学”,过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转型.在近阶段的课堂教学反思中,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笔者有了如下的几许思考:


一、要以生为本,留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空间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虽然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教学原则,但为了应试,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还是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严重.而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强调“探究性学习”,是不是就意味着否定了教师的讲授,留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呢?对于信息技术课,显然不是.那么,什么性质的内容或什么时候让学生去探索?这并非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缺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授的教学,很可能导致这样一个危险:使学生陷入了摸索一些基本操作过程的陷阱,既消磨了学生的兴趣,又浪费了时间.但如果一定要将通俗易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成探究性活动,便成了探究的庸俗化.强调学生主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讲授.

二、要创设情境,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

一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应该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来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最好恰当地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自然的学习氛围,渲染出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而这种创设不应该是机械的、强制性的,而应该是自然地流露,水到渠成的.

三、要授之以“渔”,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

要让学生们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所有的这一切,这是难以做到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不再是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某种软件,使用某种工具,而是要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们能综合的运用各种工具,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没使用过的信息技术工具,那怎么办?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应注意授之以渔.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留意所学的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工具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出不同种类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规律.比如Office软件包里的工具界面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而且都遵循着“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原则.

二是养成同学们有问题找软件中“帮助”的习惯,每一种工具都有自己的帮助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从中获得解答.而且不同信息技术工具的“帮助系统”的使用都大同小异,学会了一种,其它就不再是问题,使用方便.

三是教会学生们使用网络资源,不要放过这个庞大而便捷的资源共享库.让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去问“百度”、“谷歌”等它能帮助学生们解决前面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四、要激发兴趣,诱出学生求知的

信息技术课,不是考试科目,学生们没有学习的压力,因而学生们也很少关注,更谈不上用心.但学生们对此是有兴趣的,这里所谓的“兴趣”,不是表现在对我们所教的内容上,而是对计算机中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比如初中生喜欢玩画图,上网冲浪;高中生则喜欢在网上搞些“自留地”.他们上课的时候都希望教师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他们搞自己的“自留地”.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抓住他们,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成了一线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方法: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如果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学有所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设计利用Excel进行“表格数据处理”这节的教学内容时,就让学生们完成“统计分析高一年级全体同学2012年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状况”这样一个任务,把知识点和实际活动联系起来.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如:对《信息的编程加工》这节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任务:

(1)复制代码,熟悉流程,画出y等于x2的函数图像;

(2)修改代码,在同一坐标内,画出如任务二的图像;

(3)比较思考,画出如任务三的“花”形图像.

一节关于编程的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用三个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组成一个任务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仅包括了所有要教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饶有兴致去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我们要注意任务要有情境、有意义、可操作;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在使用此教学模式时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

3.“激励”方法

课堂上采用分组竞赛,给学生积分或实时打分等评价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融入更多的学生,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这其中,他们很享受成就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