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习作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69 浏览:54586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习作是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将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改为“习作”,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写作水平的.所谓“习作”,就是学习写作,这比“作文”更易为小学生接受.以前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当然就达不到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我的做法是“三个结合”.

一、读写结合,为习作夯实基础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从阅读中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积累越多,习作的基础就愈深厚,“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读写结合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苏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在习作部分采用了“长短结合”和“大小结合”的方法.“长短结合”即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大小结合”即大习作(专题的习作练习)和小习作(随文小练笔)相结合.教师要从起步阶段就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在读中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在运用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四”的要求是:到公园去,到田野去,观察迷人的秋景等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这是一篇要求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的习作,训练中,我从读入手,在读中写,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读和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习作训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古诗《山行》和《北大荒的秋天》等描绘秋天景色的课文,学习了《做一片美的叶子》《西湖》《拉萨的天空》等描写景色的课文.可以这样说,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描写秋天、秋色和环境的美词佳句,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了热爱之情,再加上我积极地引导他们到校园、田野中去观察迷人的秋景,他们肚子里的“货”越装越多,产生了急于表达的愿望.我就是用这种叙述课文、参照仿写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习作的乐趣的.

二、说写结合,为习作做好铺垫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感情没有被激发,思路的闸门尚未开启之时,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敞开胸怀,各抒己见,做到“我手写我口”,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习作教学中,恪守先说后写的原则,将说的时间安排在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我还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习作四”要求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接着,我以例文《山坡上》开路,让他们读一读例文,说一说秋天山坡上美丽的景色,再让他们回忆在公园或田野中观察到的迷人秋色,畅所欲言,说出秋色之美,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习作训练中,我以说开路,让他们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在说和写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规范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内外结合,建立习作的大后方

“内外结合”就是将课内习作和课外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外写作看成是课内习作的延伸和巩固.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仅靠每两周一篇习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另辟蹊径——课外写作.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由此可见,课外写作是何等重要.


课外写作的一个突出的作用是能将学生的习作引向生活.叶圣陶先生曾就这个问题发表过十分中肯的意见,他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工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等平时学习理论,学习各种学科,关心国内外形势,阅读书籍报刊,参加生菜劳动,参加社会活动,都是丰富和提高思想认识的途径.”叶老的思想,把学生的习作引向了生活.

课外写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写作水平,我罗列一下我尝试过的几种形式.

(1)写简单的日记.我让学生每周写两到三篇日记,要求尽量放低,什么事都可以写,如学洗衣服、做游戏、喂小动物等三言两语,直陈其事.

(2)写读书笔记.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要求他们写片断式的读书笔记.

(3)编小报.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课外写作训练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习作,也可以是小伙伴的文章,还可以是学生摘抄的自己喜欢的童话、寓言和诗歌等,每学期可编一两期.

(4)举办写作大赛.全员参加,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进取心、荣誉感,在比赛中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当然,课外写作活动还有许多形式,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