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的复习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95 浏览:10002

近年中考试卷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灵活、科学地检测"双基",突出综合能力;围绕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成长、突出自主发展;鼓励创新、答题开放、不拘于条框;突出情感与价值.针对以上特征,任课教师需要准备特别的复习迎考课堂,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拔高创新与表达能力.


1.研究“考点”.围绕考点梳理教材观念、一一进行链接.

中考通过教材的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设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景材料和问题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为了打好有准备的“复习站”,教师必须积极地寻找突破口,即哪些是主干知识,考哪些方面的基础素质(如守法遵纪、基本社会责任和公德),然后在教学中创设和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情境问题,通过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素质,也达到了迁移效果.另外,中考的命题有“两关注”,即关注时政热点和关注时代主题,对时代主题的考查、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对初中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需顺应的这一发展趋势,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并通过研究考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

为了更好的链接知识,体现复习的多位性,与高效性.可以利用建立“概念图”,勾画“思维图”的方式强化复习.通过概念图直观快速的把握一个概念体系,供学生回顾整个思维过程,用线条和箭头构造一个清晰地网络.有利于直觉的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迁移,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主题概念应该是含义最广、包容性最大的概念.

2.研究学情,改进复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复习新动力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很多,特别是政治科,学生知道用一些理论加上说好话、说称赞的话基本可以应付考试.另外一些社会热点也已不再新鲜、缺乏当时那种好奇和研究的劲头.因此需要有特别的导学方法.要深入研究显示当前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知识水平能力、内在心理需求.只有适合学情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取得效益最大化.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设法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确立积极可行的阶段目标,促进学生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也有利于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在迎接中考前的复习课上,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揭题——自评——导学——迁移的方法,这种模式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全面提高.

在复习课上会涉及许多的时政问题,因为他们发生在过去,不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情况可以淡化学生"为考试而学时政"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地关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家乡、社会的变化,培养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升华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比如在课前教师搜集、筛选信息,拿到课堂上,开设“时政论坛”,“我的小贴”等活泼的发言交流形式,也可以通过辩论,编专题墙报的形式链接教材知识,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实践,应用的统一,提高了中考答题的综合能力.

3.拔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考要拿高分,要拉差距,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更要提高合知识,突破条条框框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的能力.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的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所以在课堂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让学生在争辩中产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新意提出表扬.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

质疑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且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

当然,要拔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创新课堂、要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情境.如在复习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就引用电视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的情景:上水村的花岛的石材如果开采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村民富起来,促进村经济的增长,但是破坏了村里的生态环境,这种经济不是循环经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这一对矛盾教师交由学生去辩论,在课堂上举行正反两方辩论赛,辩论是否给予开采还是不给予开采,而老师就正好扮演村长的角色(钱大宝).主持这个“村民会”,在课堂辩论中,就有许多同学的观点独具匠心,如“将花岛建设成为一个游览观光休闲的地方”,也有说“资源不利用等于没资源”等创新性的观点.像这样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课堂也一定能拔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取得中考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