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人才战略引领的之路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60 浏览:24485

安徽省广德县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盛产毛竹、板栗,被誉为“竹海栗乡”.在这座秀丽的皖南山城,有一所知名学府——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近年来,该校以一流的办学水平、雄厚的软硬件实力、优越的毕业安置条件和持久的就业跟踪怎么写作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剖析该校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人才”这个关 键 词多次出现.从“人才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到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先行战略在该校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观念:人才引领发展

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针对工作点多面广,既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又肩负着培育技能人才任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抓手”的人才发展工作思路.

“一个中心”即始终以服从和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紧紧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把吸引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和怎么写作社会的着眼点来抓,将人才强校战略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始终,积极探索职教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以高质量的师资人才队伍培养出高层次的社会技能人才.

“两个抓手”即一手抓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抓住吸引、培养、用活人才三个环节,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师资人才队伍,形成了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目前,学校有专教师241人、专任教师198人,高级职称109人,双师型教师117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专家2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以及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两个抓手”的另一个抓手是社会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坚持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积极主动调研市场人才需求,有效整合利用资源,不断拓展办学模式,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使人才培育始终契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脉搏.

在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还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这个标准就是“一标、三格、四证”的“学生毕业标准”.“一标”即学生体育与健康达标,“三格”即综合素质合格、职业道德合格、礼貌礼仪合格,“四证”即普通话证、计算机证和两个专业等级证.

这个标准回答了学校育人目标的关键问题,是学校所有教学教育活动的中心.学校围绕这个标准来开设课程,确定教师的教学目标,调整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课时比例,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学校推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考核为抓手,实施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仿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施“三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教学模式,探索“导生制”(在高年级学生中选出德技双馨的学生担任“导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操作辅导)和“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而教学模式的创新给学校带来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多年来,学校在省、市技能大赛均有所斩获.在2011年安徽省技能大赛中摘得四枚铜牌,在2011年全国第六届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平面设计项目三等奖和office项目优秀奖,在2012年教育部主办的“中国航信杯”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在第八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获2个三等奖.

师资:不断健全成长培育机制

为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取得主动、抢占先机,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立足实际,不断创新人才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工作活力.

首先,学校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采取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近两年来,学校不仅在新教师录用、班主任和教研组组长人选确定、中高级职称职务聘用上严把关口,而且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了中层管理干部正副职位15人,并实行一年一聘.每年,被聘者在职代会例会上述职,由职代会代表根据其部门工作及个人表现进行无记名评分,评分结果作为考评奖惩和续聘的主要依据,以竞争促使人才快速成长.

其次,学校注重加强绩效考评,提高优秀人才待遇.以业绩定薪酬、以薪酬给动力,制定了《绩效考核奖励分配方案》,将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工作业绩及考核结果挂钩,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发放津贴和奖金,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量化考评办法》《控制流生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教学反馈机制、教学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完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量化评价为基础的各类人员的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学校完善了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了《教学奖励办法》《教科研奖励制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学生竞赛奖励办法》《校本教材开发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多干事、多贡献、多受益;实行人才重奖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重奖;设立课题研究、各类教学竞赛和论文发表奖励,鼓励广大教师多学习、多研究、多出成果.学校已完成省、市级课题各1项,承担省级课题3项,教师发表(参评)科研论文年均在50篇以上,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10余册.

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学校全面推行了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继续教育制度,为高素质人才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一是注重学历教育.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学校出台了《教师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奖励办法》,对攻读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除保障脱产学习时间并发放在岗工资外,学费由学校承担60%以上,目前已有35名教师完成了专升本的学习,5名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二是注重知识更新.学校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师资队伍加速知识更新,始终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步伐.学校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脱产、不脱产学习.近年来,学校共组织教职工近千人次参加了涵盖职业教育新探索、学习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评课等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三是注重业务学习.学校建立了交流学习制度,选派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韩国等地进行研修交流,开拓了教师视野,转变了他们的观念;实行“1+1”结对培养的导师制度,指定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老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建立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地把教师选送到企业、工厂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并使之制度化;同时,学校还利用每年的寒暑检测,邀请专家或技术能手对专业教师进行集中技能培训.近年来,学校共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20多场次,组织120人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业务培训.在内培人才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外引人才的力度,加强机制创新,着力营造人才引进成长发展的工作环境.学校大胆破除工作体制限制,不断提升人才成长空间,让学校的各类人才生活安心、工作开心.一方面创新机制,优化引进人才的氛围.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办法》和《教师培养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创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引进机制.近年来,已选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财会、计算机、机电等专业教师28人.对急需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学校放宽了年龄、专业、学历条件,面向社会自主聘用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相结合的用人机制.现聘用注册会计师1人、8级工以上师傅7人、各类中高级技术工人30人.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不定期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认真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校工会对教职工本人及亲人进行慰问,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后勤怎么写作部门尽可能给新进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各类人才都能在学校安心工作等

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铸就竞争力

每年,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都会组织开展一次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按照县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布局,重要了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各类技能人才需求,以提高学校技能人才培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校积极推行和践行了实践性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突出“能力为本”,开设了计算机、电工电子、财会电算化、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等12个专业,其中电工电子、财会电算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为市级品牌专业.同时,着力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等级鉴定.目前,学生中级通过率达90%,学校每年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各类技能人才1000余人,这些人才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如于宏燕等13位优秀毕业生被韩国泰山光电集团录用,赴韩国研修.

与实践性教学理念相匹配的是,学校不遗余力地推行企校联合办学.学校在安徽省内外建立了几十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开展联合办学,先后与北大青鸟、昆山模具、立德电子等省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和企业联办了机电、模具、计算机等专业特色班,实施“订单教育”.此外,根据地方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挑选优秀学生另组实验班,进行订单式培育,培养机械、电子类的高级技工.

除了在学生的技能提升方面狠下工夫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爱岗敬业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达71%以上,稳固率达82%以上.

在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思考得更为长远,他们着眼学生的能力提升,不断拓展开放教育,并借助项目依托扎实开展社会培训.

一方面,根据县域企事业单位对员工学历要求进一步提高的实际,学校大力开展学历教育,通过开放教育、远程教育、联办函授等形式,扩大办学规模,年招生人数居全省县级电大第一.学校开办了法学、会计、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等15个专本科专业教育,探索成人面授课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已有2000余名学员通过学习取得了专本科学历.同时,学校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向基层和农村延伸,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收农村党员干部学员开展农村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农村技术等专业教育,已为农村培养了140名农村管理、创业的骨干和领路人.

另一方面,学校坚持“长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灵活设置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尽可能方便社会人员参加培训.近年来,学校已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在职人员职称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培训和其他培训,先后开设了餐饮常识、水电安装、电梯操作、机械加工、电子电器修理、服装纺织、食品、化工、竹木加工等几十类专业培训,年均培训达6000人次.此外,学校还着重对开发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工信息,与金鹏塑业、欧阳竹木业、桐星水泥等企业联合举办“招工、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劳务供需培训.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技能鉴定站作用,对参培人员进行了各工种技能鉴定,参培人员获取初、中级技能证的比率达50%以上.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为学校在社会培训领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