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400 浏览:81847

摘 要:新的课程观、新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心理及课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是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必要性、方法策略角度出发,重点阐述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对小学生基础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关 键 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师培养策略

新的课程观、新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心理及课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师加强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由于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一个可塑性强、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倾向,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却都很欠缺的小小学生群体.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小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而应是如何让小小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个小学生,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全面发展,应尽量使每个小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宽松的心理氛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快乐地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学校“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的课程观、新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心理及课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否则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体育教育专业应大力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体育教学偏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忽视锻炼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培养.注重和加强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实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小学生尽快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课程总目标,而且还提出了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因此,注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新课程的开发,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之需要,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素质结构重组的重点,其核心是在多元化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寻求和建构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的形式与实践的途径.更好地体现和落实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小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有活力的体育课程.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类型、课的结构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必将引起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等诸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为深化高师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1世纪的合格公民应具备下述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另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的关怀,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苏霍姆林斯基说:“笔者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仰、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教师由于自身的差异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上各有不同的风格和力量,其合理的组合与影响,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小学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再学习有利于拓宽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己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不仅是高等教育的竞争,是基础教育的竞争,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的竞争.面对新的形势,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理念及其指导意义,拓宽基础教育办学的空间和视野,打破计划经济造成的单一培养模式,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师资和小学专业学历体育人才,以保证小学体育教育专业适应21世纪人才市场的需要.

国家颁布和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真正体现了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实施培养新模式:一是“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小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制定培养模式基本依据;二是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小学生发展”为三大支柱构建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三是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团结创新、学有特长、技有特色、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为模式实施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建立新的适合21世纪需求的小学体育专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是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个优秀或成功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小教体育专业专业教育致力于宽广的文理以及专业教育,师范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基本上能够达到所规定的要求,然而高等师范院校在专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却非常薄弱,与小学的需求不相符,所以产格规范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当前小教专业教育体育专业必须弥补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中等师范学校的传统做法,借助无形的多方渗透和有形的专门措施,课内到课外,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