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28 浏览:105372

一、教材分析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既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今后证明线段成比例,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它在工农业生产、测量绘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在测量旗杆的高度时,都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有关问题.在本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其初步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猜想、实验、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能应用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判定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的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探索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相似三角形要不要这么多条件呢?检测如当条件只有角这个元素时,能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2.若有一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结论: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课后思考 :若DE与BC不平行,它们还可能相似吗?说明理由.

(三)随堂练习: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老师总结与归纳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1)关注课堂,走近学生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数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要深入了解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面对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思路,教师不能以我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忽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一个分析、理解和吸收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才能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2)关注学法,重学习过程

新课程提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体验,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及共同的发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探究、交流、总结等,形成有效的信息通道相,掌握感悟相应的方法和经验,营造一个学生乐于探索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3)关注教法,培育学习共同体

整个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存在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需要交流、多向互动、有效调控.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体验交流彼此的想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使分析透彻、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真正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教学行为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直接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自觉地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构建有效教学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