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课堂职业语言的特征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03 浏览:105562

内容摘 要:音乐教师的职业语言,不同于一般口语,它是一种符合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需要,适应教育对象心理特征,并遵循语言规律的语言.它具有教育性、规范性、针对性、鼓励性、审美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职业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职业语言特征

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音乐教师的职业语言,不同于一般口语,它是一种符合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需要,适应教育对象心理特征,并遵循语言规律的语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包括的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音乐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它是一种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及其旋律来塑造形象,从而表达人的情感或思想,反映现实的生活.然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水平、感受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会觉得音乐像海市蜃楼一般,让人可望而不可捉摸.这就需要教师的言传和身教,学生反复的感应和体会才能理解.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老师是“快乐的天使”.要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伙伴”,我们的言行必须散发无穷的魅力.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教师准确形象、富有的语言,对课堂教学会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作用,把音乐与学生沟通起来,使语言艺术成为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进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表现出明显的职业特征:

1.教育性

音乐教师的职责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艺术人才,其全部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因此,音乐教师的职责要求其所用语言必须始终体现出教育性,包括在教育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实践语言和交际语言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语言能力教育和美育等方面.语言的教育性首先要求语言本身要健康,文明向上,决不能使那些低级、粗俗的语言登堂入室.如,在教学《摇篮曲》一课时,抓住小学生很想扮演爸爸妈妈角色的心理,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的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规范性

音乐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其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效法,因此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音乐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都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来进行表述.音乐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运用宪法规定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语言政策.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更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教师理应是讲普通话的模范.其次,音乐教师的语言规范性还体现在遣词造句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应尽可能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逻辑混乱的语病.音乐教师规范的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语言规范作用,反之,教师语病百出,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同时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表达的意思讲解清楚,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使语言的魅力升华到高层次的艺术美.

3.针对性

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不同的教育对象(自尊心强的、弱的、条件好的、差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无论教学内容是理论方面的还是技巧方面的,教育环境是舞台上还是室内课堂,都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以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往往有个别好动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协和的“动作”,教师切不可训斥,可以走近学生轻声对他耳语:“你的动作能为这美妙的音乐伴舞吗?”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恰到好处提醒了他应当注意改正的地方.

4.鼓励性

这也是音乐教师语言必须具备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人们时刻都会遇到挫折和接受各种刺激,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有较强的自尊心,应忌讳对学生说:“笨”、“呆”、“傻”等词,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应充满鼓励性,教师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利留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用生活编织音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让他们自己用一样东西创造节奏.有的学生拿出废弃报纸,揉出节奏;有的学生用物品磨擦桌子,擦出节奏;还有的学生用易拉罐互相敲击,敲出节奏等等,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怎么写作者.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音乐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5.审美性

语言美是心灵的表现形式,它包括语言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要求语言思想性强,富于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常常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修辞造句显示高超的艺术,音乐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的统一.如:在教学《小青蛙,你唱吧》一课时,教师根据歌词的意思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句,分组学习.在分组学习完旋律之后,全班一起通唱全曲.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6.灵活性

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而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形象的语言活泼风趣,生动直观,它可以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将枯涩的概念浅显化,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再现教学内容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身心不易疲劳.灵活性的另一个体现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和联系,启发他们去发现矛盾、认识矛盾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讲解竖笛吹奏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学生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又如,在教学《阿西里西》一课时,歌曲是云南彝族的一首民歌,教师可从网上寻找大量有关云南的风土人情、名山大川、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彝族的音乐素材的资料.然后根据课程的需要制作课件.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云南的黄果树瀑布、蝴蝶泉、石林等旅游胜地;了解水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还感受了彝族其他的民族音乐,体会了彝族的音乐风格.这就是触类旁通在音乐教学上成功的典例.


7.实践性

心理学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人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目前在我们的各级各类音乐课堂教学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如果只强调理论就会使音乐课失去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严肃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可以说是完全误解了音乐课的教学目的,违背音乐课的教学规律.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融入其中.低年级学生可随音乐摆动身体,甚至在大音乐教室随意走动,随着音乐速度、力度变化加入表情、动作;高年级则可自制乐器、吹奏乐器,深入音乐.所谓身在其中,用心体会,用讨论、提问、交流、演唱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深入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蜜蜂》一课时,学生在学习完歌曲之后,可让学生根据平时对小蜜蜂的了解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下小蜜蜂的样子.有的组表演小蜜蜂辛勤劳动的样子;有的组表演小蜜蜂采花粉的样子;有的组表演小蜜蜂游戏的样子;还有的组表演蜂王带领小蜜蜂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各种形态的小蜜蜂,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与音乐艺术修养外,更要对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上完美结合,并与学生融为一体.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将会像音乐作品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这就对音乐教师本身在师德修养、音乐素质以及对文学内涵的理解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艺术的语言、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课堂丰富多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高文华,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