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化科技教育深化高中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827 浏览:57883

编者按

随着《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的发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成为高中选修课程的重要内容.台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在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学校的科技教育通过开展“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整合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学校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等措施,着力于学生生活技能和职业技术的培养.这一探索正契合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且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本期“视点”,我们采访了台州市第一中学的洪仙瑜校长,并约请学校的多位教师撰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具体情况,以飨读者.

洪仙瑜,现任台州市第一中学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台州市名校长、科研型校长,浙江省名校长培养人选、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十五”教科所先进实验工作者;201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洪仙瑜坚持特色兴校的学校发展策略,完善了以“专题选修、课堂教学渗透、课外活动”三大课程为支撑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倡导并构建生活化科技教育模式,使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大力推进科技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科学融通.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现普教、职教优势互补,为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和省教科院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对此也作了深入报道.他先后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科技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出版了《教师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走向生活化的高中科技教育》等著作,多篇论文在公开出版的刊物发表或获奖.

记者洪校长,您好!作为高中选修课程的重要内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贵校的科技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等方面成效显著,得到了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的高度评价.我想,成绩的取得一定是学校长期努力的结果.

洪仙瑜是的.我校是一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从1989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科技教育的探索.从“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起步,到实施生活化科技教育,我们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时间是1989—1994年,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科技教育.第二个阶段的时间是1995—1998年,这一阶段,我们开始构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三个阶段的时间是1999—2007年,这一阶段,我们尝试在科技教育中切入学生现实生活.

从2008年开始,我校的科技教育进入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是探索如何将科技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以生活的视角解决自然、社会科学中的问题,突出技术教育的地位,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二是使科技教育从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精英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促使学校形成“崇尚科技、倡导环保、走进生活”的鲜明特色.

记者显然,学校在实践中越来越注重科技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听说学校的课题“高中科技教育生活化的研究”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的立项,请您谈谈贵校对“生活化科技教育”是怎么定位的.

洪仙瑜我们倡导的生活化科技教育,是以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以课程为依托,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让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方法来研究身边的实际问题,促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形成怎么写作社会、怎么写作人类的科学情怀,养成创新素质,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生活化科技教育具有大众性、草根性、生活性等特质:大众性就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草根性就是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基础的、原始的;生活性就是一些科技问题来自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实践流程是:生活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为生活怎么写作.

记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是怎样推进这项工作的?

洪仙瑜生活化科技教育模式涉及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我们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规章制度、校外拓展以及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全面抓起,以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各个环节相互补充、互相协调,多途径、多渠道推进模式的实施与开展.

一是依托丰富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化的高中科技教育.我们的生活化科技教育注重建立包含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技术技能培训等内容的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特别是选修课课程体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个性发展空间.(1)在必修课程中渗透科技教育.我们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技问题,并通过学科教学设计,借助课堂活动进行科技知识的渗透、科学方法的演练和科学精神的陶冶.(2)在选修课程中深化科技教育.在知识展类选修课程中,我们编写了生活化科技知识读本《科学·技术与学科拓展》,该读本尝试将科技知识、生活实际和高中各学科的学习紧密结合,尝试用高中生能接受的科技知识和具备的思维能力来初略阐明科技原理和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3)在技术技能类课程中丰富科技教育.技术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2010年和2011年暑期,为了推进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活动以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高一学生为对象,安排4天时间在椒江职业中专集中进行职业技能课程学习.2010年暑期,开设了电子、电工、钳工三个专业,共有101名学生参加培训.2011年暑期,在原有基础上增设计算机CAD、计算机Photoshop、计算机网页制作等专业,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人数为208人,实现了成倍增长.二是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提升科技教育品位.除上述通过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来推进生活化的高中科技教育模式实施外,学校还从以下六个途径和环节保障模式的有效落实.(1)通过合理定位办学思想来加强指导.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立德、立志、立业、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理性、开放、怎么写作、卓越”的“八字”办学理念.其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立新”指的是“创新的思维;会学习,具有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相关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我校最终确定了“崇尚科技,倡导环保,走进生活”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为追求目标,将其长期、持续地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2)通过规范学校规章管理制度来予以保障.为确保学校生活化的高中科技教育模式顺利有效实施,学校制订了科技教育激励机制、学分认定与考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保障“生活化的高中科技教育”的管理体系.(3)通过规划校园环境设施以创设条件.学校从美化和合理规划校园环境入手,使校园环境成为学生科技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科技创新中心,将原绿化带改建成船模比赛固定航道,兼作水波干涉、衍射实验用,将两侧走廊的水磨石地面作为车模比赛的固定场所,将半圆形栏杆的楼梯下方作为“鸡蛋撞地球”的固定赛区;建立了机器人实验室、建筑模型教室、电子制作室、航模制作室等,建造了两个声波共振装置供学生动手尝试;地震科普馆由地震发生模拟器、逃生演练中心、地震科普知识展厅等部分组成,在地震体验屋,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地震,还能考验自己的动手能力.除了科技创新中心,学校对中心广场、人工湖等区域以及常规的科技教育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4)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来加速催化.学校已经实施的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形成“和谐、务实、团结、进取”的精神;打造“尽责、好学、合作、创新”的教师文化;狠抓班集体建设,深入开展专项主题活动;以读书营造科技校园氛围.(5)通过提高教师科技素养来确保质量.学校主要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校验,构建教师文化,重建教研文化.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教学练兵、课堂研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落实学校教研组教研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6)通过拓展和建设校内外基地来丰富资源.学校在校内建设了“椒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中心设有各项技术设施、航模、建模、电脑机器人及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活动室等,使更多的学生有了一个动手实践的广阔平台.科技创新中心由小院士委员参加管理.每位小院士分别确定自己的研究项目,并组织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建立科研小组.参加研究的200多名学生亲身感受研究过程,如采集样本、检测数据,整理报告等.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化科技教育资源.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情况及新兴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实际,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了十余个固定的科技教育基地.

记者经过这些年扎扎实实的实践,贵校在科教教育方面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仙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我校的生活化科技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

一是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助推学生成长.我们就“学习了职业课程,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一问题在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很有收获”的占52%,认为“有收获”的占43%.在调查中,学生表示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体会工作艰辛、培养劳动品质和成功体验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二是融合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的育人目的.我校通过尝试在科技教育中整合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高中必修课程“通用技术”校本化,注重学生生活中的实用技术,开展“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生活中的有用技术,而且更多感受到技术的价值和魅力.普通高中与职业中专资源整合的尝试,促进了普通高中与职业中专科技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实践视角.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区域影响力,提高了办学绩效.我校的生活化科技教育,得到了政府、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我们经过问卷调查发现,95%以上家长支持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在《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7日)撰写《试水“职业技能”:普通教育“突围之路”》一文,专门介绍了我校的科技教育情况.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专程考察了台州一中的科技教育,对我校在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中所作出的有益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台州一中所开创性的普职融通课程合作开发,成绩令人鼓舞,这种合作,很有价值,很有借鉴意义.


四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使每位学生走进“科学殿堂”.学校每年举办红五月科技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群体性科技活动的开展,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的不断丰富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校在全国创新大赛、浙江省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在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机器人、航模、船模、建模等方面都取得过丰硕成果.

五是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二十多年的科技教育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特别是近三年来,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持续推进,学校建立了以总课题统领形成课题群研究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形成教师自主参与、师生实践互动的研究平台,合力推进课题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学校充分挖掘科技教育和其他课程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各类选修课程,使科技教育从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精英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从而大大丰富了科技教育的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独特的办学特色.

记者在取得这些成效的过程中,学校一定也克服了很多困难.洪仙瑜是的.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师素质的提升及管理评价制度的完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教育管理体系与教师考核体系尚未有效衔接.尽管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管理体系已建立,并逐步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投入的精力及时间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缺乏有效量化考核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教师参与科研、投身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科技素养和科技教学技能的意识和兴趣.

二是教师知识结构的缺失制约着科技教育的深度展开.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对学生科技项目的指导,都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师资培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尽管在前期做了很多努力,但离工作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科技教师知识的宽度不够等问题,有些无法依靠学校自己解决.

三是学校及当地的科技教育隐性资源未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一些社会资源,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这些是科技教育的一种隐性资源,但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使用一些校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时候,学校往往存在学生安全、师资配备、时间安排等方面诸多顾虑和限制,有时会引起部分教师的畏难情绪,这也造成了部分校外基地的闲置浪费等问题.

记者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深入开展生活化科技教育上有什么新的打算?

洪仙瑜学校计划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改进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倡导教师自觉的科研文化氛围.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成功,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革新和教师文化重构.今后,我校要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革新来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通过管理制度跟进来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通过搭建校内教科研和培训平台来鼓励教师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加强学校精神的塑造来培育教师的教育信念,进而实现教师自觉文化的重建与沉淀.

二是加强对校外师资的利用和共享.今后,我校将具体研究如何与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部门建立长期的互助合作机制,以便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学校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

三是完善学分认定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对现有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积极构建以“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核、学生作品成果展示、研究报告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制度.将资格证书、学生作品、研究成果与学分认定挂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类资格证书考核获得初级、中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相关比赛获得奖项的,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荣誉或者专利的,经市、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认定,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四是积极争取将职业技能实训项目纳入政府的社会培训体系.学校在椒江职业中专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程,由于产生如耗材、水电、场地、设施设备折旧以及人工费用等各项支出,因此需要一定的经费为活动实施提供切实保障.虽然从学校的实践经验来看,普通高中依托职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程的经费开支尚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但从长远看,我们还应积极争取将职业技能实践项目纳入政府社会培训体系,如作为预备劳动力培训项目,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