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影响与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40 浏览:16865

摘 要:“考研热”持续升温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正反两方面影响.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正视现实,与时俱进的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考研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关 键 词:考研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作者简介:宋永刚(1970-),男,安徽怀远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宋立军(1972-),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2007年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07-WZJY-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80-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大学生考研竞争日趋激烈,有人戏称是“高烧不退”.作为统考科目,政治考研成绩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考研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学生考研成绩方面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考研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哪些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帮助学生既能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又能适当拓展,为考研做好准备,从而实现两者良性互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考研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考研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和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应对竞争,许多学生从大二开始准备考研,甚至有的学生刚刚入校就定下了考研目标.他们远离所有与考研无关的事情,重新回到了高中时期的“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生活.为了保证学习时间,还有一些学生选择逃课以准备考研,即“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作为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被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虽然也是考研的科目之一,但是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单易学,考研时间还早,将来临时突击也来得及.[1]特别是有些考研辅导机构号称“删除不考的,点出要考的,突破难考的,精析必考的,直接向考试内容冲刺”,“上一天冲刺班相当于苦读三个月”.这种广告宣传给应届考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并通过他们传递给低年级在校生.受其影响,许多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轻视思想政治课,放松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寄希望于考研前的临时突击.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成为学生逃课的首选目标.

此外,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严格的考勤制度约束下,许多准备考研的学生虽不敢逃课,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不愿意“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课堂上学专业课、背单词、练听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神状态从备课时的孜孜不倦、信心百倍一下滑落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部分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产生怀疑,消极情绪和职业倦怠感在他们中蔓延.[2]

2.与素质教育相冲突,助长应试教育之风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与多种条件的制约,当前除考试之外还没有其他办法能准确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在研究生录取时,只能依照分数高低录取,这必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应试教育弊端,与素质教育相悖.

有些学生大学期间只学习与考研相关的课程,其他课程几乎一概不学.他们不读课外书,不看报纸,不听新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研书”.这样做的结果是本科毕业时,很多学生知识面窄,没有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不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当前社会现象以指导个人的生活学习;没有达到本科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在考研中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学校招收的将不是高素质的好学生,而只是高考分的好考生.如果这些学生将来再考取博士生,后果将更加严重.

这股“考研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消极的因素.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它引导好、利用好、发展好.

二、“考研热”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目前国内研究大学生考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影响的论文数量较少,内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第一,实行分班教学,加强选修课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第二,改进我国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入学考试模式,采取混合型的双重考核模式.[1]

这些研究或者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或者从国家宏观考试改革入手,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然而,这不是个别人、个别学校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因此,在“考研热”的形势下,应与时俱进,研究考研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既能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阵地的地位;又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吸引力,成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学习的助推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1.认真研究考研真题,把日常教学与考研真题有机结合[4]

考研政治真题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把握,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把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根本立足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笔记,学生学笔记,考试考笔记”的老做法无法应付综合性、灵活性、现实性越来越强的入学考试.

第一,提高日常教学与考研的相关性.讲课时,教师要把在考研中可能会考到的内容加以扩展,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内容,既能吸引其注意力,也可以使其获得考研所需的知识.在讲授完课本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做相关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虽反对题海战术,但是通过做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练习题巩固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针对各章节知识点,笔者从历年考研真题中选择一些综合性、鉴别比较性较强的题目,先由学生回答,再给出正确答案.根据回答情况,找出学生知识的缺陷与不足,及时弥补.第二,以课本为基础,以考研真题为导向,扩展课本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道德、、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知识.受篇幅所限,教材只能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很多知识无法扩展.学生仅仅学好书本知识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考研.作为教师,即使意识到了扩展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性,但向哪些方向扩展,扩展到什么程度则是难以把握的.考研政治真题提供了很好的尺度.考研政治真题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基尼系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知识,既是热点问题又是密切联系课本的重点问题.通过研究考研真题,教师可以发现教材的知识空白,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充,或者开设专题详细讲解.此外,、等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著名文章、讲话也是每年考研真题中常考的知识点.教材根据需要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学生只能“管中窥豹”,无法系统、全面的把握文章主旨.学生对这些文章没有必要全都仔细研读,但是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文章的历史背景、基本要点、重点段落、与课本知识的契合点等内容.[4]

2.依托教学平台,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面临师生比例失调和课时不足的矛盾.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有50人左右,一个教师同时教4~5个班级是很正常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师生关系疏远、课堂管理困难等等,组织课堂活动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是困难重重.另外,各高校目前实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时普遍低于教育部规定,无法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而学生考研是在大四阶段(医学生在大五),间隔时间很长;学生在校外实习,考研复习时遇到困难也得不到及时帮助.

据统计,在校大学生的95%以上经常接触网络,40%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适应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使网上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具体措施就是以网络为平台,以BBS、、微博等为载体,以课程教案、大纲、课件、习题、参考资料以及教学文件为内容,教师安排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教师要与学生及时交流,答疑解惑.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联系,突破时空限制,克服教师不足、课时紧张的矛盾.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科教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个体系中,处于基础部分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方法而支撑着理论整体框架的是哲学,居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大厦核心和顶端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三者共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大厦.因此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洞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明确分工,一个教师主讲一门课,长期不变.讲课时,教师只讲授本课程的知识点,对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省略或一带而过.课程越分越细,教师知识面越分越窄.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灵活性强,各课程之间知识点相互渗透,综合出题是近年来考研政治真题的趋势.[4]因此,培养精通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全科教师”势在必行.

“全科教师”就是能够熟练讲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的教师.他们不仅在微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原因、意义可以清晰的讲解,而且在宏观上也可以对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联系进行清晰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做到:第一,百流归源,把分属于不同章节、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前后左右联系起来,找出契合点,融会贯通.第二,一题多解,对同一问题能够以全局视角,从不同课程角度来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从容应对这类跨章节、跨课程的综合类型考题,构建起完备的知识体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