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15 浏览:59311

摘 要: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怎么写作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际,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黄宽(1977-),女,辽宁鞍山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讲师;纪静波(1969-),女,辽宁营口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副教授.(山东济南2502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6-02

一、确定专业岗位及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扩张速度过快,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很多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也是不少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沿袭了普通本科高校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然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强调学科体系的本科院校有明显的区别.

根据“十二五”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则是专业建设的目标.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兼顾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怎么写作于电气、电子、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怎么写作业等行业,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和维护的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见电器、电机、PLC、变频器等电气设备,可从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装配、维护、调试、检验和维修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建立适应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中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过多,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较少.而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给实验实习分配较多的学时,使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原有课程体系是相当封闭的,学校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不高.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为了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分析,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重新修订了电气自动化专业“2.5+0.5”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新的课程内容在保留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删除了理论过深、实用意义不大的内容,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调整,新增加了一些实用的技能型课程.专业课程改革前后的对比见表1(本文只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研究,没有涉及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

1.专业课程的整合

专业基础课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吸收学科体系的经典内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原有的“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中的电机部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该课程的第一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1,主要讲授电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2,主要介绍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以及电机的简单理论知识.在所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原有“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中的电气控制部分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整合成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放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这样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电气控制理论与PLC编程技术联系起来,掌握应用编程技术实现设备电气控制的实用技能,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学习.

2.专业课程的删减与调整

删除原有课程中“机械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三门理论难度较大的课程.把“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应用技术”放到专业选修课中,以满足一部分希望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学习深造或是对硬件设计编程感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3.专业课程的扩展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新增加了“触摸屏应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自动化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支持”、“节能技术”、“电气国家标准”等实践性、实用性较强且理论学习难度不大的课程.

当今社会信息变化迅速,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得新知识和新信息是每个社会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在专业选修课中新增加了电子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获取高效信息的能力.

4.顶岗实习

为了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工厂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学习两个部分.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企业中的实践和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与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还有很大差距,不能照搬照抄德国的模式.因此,结合实际,在五个学期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了顶岗实习阶段.统一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如果学生的工作能力满足企业要求,学生可以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企业接受正规职业资格训练,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与就业的“零距离”衔接.三、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7]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学院自身发展实际,以山东半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围绕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的主线,学院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鼓励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企业参与学院发展和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与任务实施.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分别与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探索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的方式建立“校中厂”.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全部在实践基地完成.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这种将课堂与工厂相互融合的做法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第二,强调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超过总学时数的50%.在教学改革中树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

第三,加强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为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打破封闭教学模式,聘请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校内外教师.教师的聘任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体现高职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然而在教师的聘任中也存在诸如聘任难度大、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学经验不足以及聘任缺乏规划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制定了针对教师的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由系部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其次,通过不定期的教学培训和师生座谈使教师了解教学规范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再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吸引行业的顶尖人才、专家到学校任教.另外,建立教师师资储备数据库,对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并做出教师聘任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使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工作稳步开展.

第四,为了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怎么写作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把培养和提高职业技能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部分职业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书外,还可获得高级维修电工、CAD绘图员或数控机床操作中级工等职业资格证,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采用多维立体考核方法

在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中,依据课程性质可以采取多维立体考核方式.其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做法,考核方式改为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二是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为主的理论考核,又要有以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核,并适当增加技能考核的比重;三是考核标准由标准答案向综合评价转变,减少客观题比例,让学生不要把精力放在具体题目的选择答案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理论课程:课程综合成绩等于50%考试成绩+50%平时考核成绩;理论+实践课程:课程综合成绩等于40%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40%实践成绩.

对学生实践环节成绩的综合评价不能以实验、实习的最终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必须结合整个实验过程综合考虑.实践成绩应由课前预习、实验报告、操作过程、实习、课程设计报告等组成.另外,各实践项目完成的速度也要作为考核的重要因素,因为实践操作速度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水平.

五、结束语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综合素质水平.而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常常需要经过很多人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形成.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深入等等.因此,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电气自动专业人才,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推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