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925 浏览:152471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从而使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没有学生的全面主动参与,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就是缘木求鱼.因此,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固定模式,相对来讲,内容贫乏,知识信息含量较低,制约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因此,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助功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情境的创设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学习《看云识天气》,可截取中影大片《赤壁》中诸葛亮看云判断天气与风向的一段视频来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有了多媒体远教资源,教师可根据教材在资源网上去查找资料,收集素材,为高效课堂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资源查阅不受时间限制,既解放了劳动力,又方便快捷、高效,从而事半功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让学生有收获、有提高.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这句话可理解为: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整合资源,把课堂的呈现形式激活了,而课堂的活应该是学生真正的“活”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使教师思考过多和说的过多,而学生思考甚少,做的少.这样,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创造力,学生也就缺乏“活”性.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放手,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活跃他们的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满堂灌,学生一直在听讲.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不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的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其实,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最佳的训练时段,每节语文课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校课堂的必要环节.

三、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很多教育专家对此话持批评的态度,这句话传达的教学理念是单向的“给予式”的,这种教学理念是偏颇、落后的.但教师应具备更多的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语文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这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细加咀嚼教师就会发现,《春》所描述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幅图画都是与一首古典诗歌相照应的.

四、“独辟蹊径”进行备课

部分教师把语文书大致翻翻,按照教参照本宣科地备课,然后走进课堂,对课堂毫无敬畏之感.而现今的学生几乎都有参考书,教师按照参考书的设置提问,学生按参考书回答,直接的、机械的提问,无思维过程的回答,共同构建了毫无生机的课堂.而“独辟蹊径”的备课则能带来深刻而富有生机的师生对话,这里所说的“独辟蹊径”,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去追求“独特”,应是教师对文本进行合理的、富有个性的解读.

《羚羊木雕》如果按照教参的解读设置课堂教学,那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很可能会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单薄.其实,此篇文章从情节的设置、情感的抒发、顺序的安排等方面,都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记叙文,所以可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写作指导上.

五、导学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批评者有,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情况当然也粗糙.而中学阶段的课文信息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比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课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