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99 浏览:46057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现行语文教材等情况的分析,来探讨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认为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加大校本教材的研发,从情感、诵读、书写等最基本的方面着手,让语文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或许可以起到正本归原的目的.

【关 键 词】学习动机“奥卡姆剃刀”效应诵读法情感教育马太效应

学前教育这几年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担忧,即学前教育专业由量到质的转变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各种关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甚至已有不少的同仁在进行探索.笔者多年来一直上幼师的语文课(包括语言教育、《阅读和写作》《幼儿文学》),亲历此专业在中职学校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对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的教学问题颇有感触,下面试说一二.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

首先,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这两三年的情况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最大,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各地方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也纷纷出笼.不可否认的是在招生宣传里面,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就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卖点,学生最终选择此专业一是确有上学的需要,二是此专业的吸引力.这从学前教育两年来,尤其2011年来的红火情况即知.这样因政策的诱因而产生的对专业的喜好或选择,其“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引起的”,是外在动机,换句话说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不足,还需要进校后反复的思想工作.

其次是学生的语文基础.在对学生的开放式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原因是学校为了升学率或其他原因不让他们参加,也有部分是个人主动退出不参加中考.在问及原因时,她们一致的说法是“学习成绩差”,甚至有的还加上“纪律差”.这透露出进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多数学生在成绩方面不理想的客观现实,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差生”.有学者给“差生”界定为:“倾向于指智力正常而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他们“是身心健康、智力正常、非智力因素发展也正常,但在学习当中表现为学习能力存在障碍以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仍不能掌握课程基本内容与思路等学习成绩未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最低标准者.”

(二)教材现状

1.目前中职幼师专业所用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阅读和写作》[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试用本)1998年12月第1版2010年6月第17次印刷].该书特点是在单元上以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为主的整体思路.以《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为例:第一单元训练重点是“理解语句”,第二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第三单元训练重点是“理清思路”,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把握文意”.教材是想通过每个单元的学习,教授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然后以掌握的这种方法来展开阅读,这样的思路在中学能行,但以笔者近几年在中职的教学实践看来并不适宜.这除了受中职体素质的限制外,课时安排、学习方式等都是制约语文教学的很重要因素.本人和另一同事在不同班上课文《琐忆》,请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事例(7次谈话),许多班级多数同学找不到,多方面提示方勉强完成,除了智力因素,主动性不足也是很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例是2011年秋学期期考,作文题目要求写议论文,在随机对173份期考试卷的抽样调查表明,只有35份试卷按要求写了议论文,而80%的学生写成了记叙文,问她们原因,说是在初中议论文没写过.这固然与出题不慎有很大关系,但这也说明,在学生文体知识还没牢固,甚至对某一问题在还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展开学习和练习这是很难的.而现用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是把多种文体集于同一单元,不利于文体知识的教学.

2.从内容上看文章少,内容脱离实际

对168位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教材内容的评价不高(见表一).对“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无趣味性”的选择超过半数,这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基本一致.无论老师如何变换教学方法,学生总是觉得课堂乏味,这与课文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要不无关系.此外,一个学期只有二十篇左右的文章,甚至老师讲授的只有一半课文,阅读篇目不够多,内容不丰富,这是导致学生“阅读篇目过少”的评价最基本的原因之一.所以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的教学内容成为老师们的普遍的共识.

二、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多开展以诵读、书写和说话为主的教学

现在各种语文学习法很多,什么方法最有效,也是各说各话.

这里不妨让大家来看看一个观点,叫“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又称吝啬原则或朴素原则.指的是: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检测设的解释是最有可能是正确的等其要义在于“用经济原则这把剃刀,将增益出来的非实在的东西统统剃掉.”

“奥卡姆剃刀效应”一直强调的一点就是:简单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或者说是最好的办法.显然,这对于教育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学颇有启示.

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就是最简单的规律,抓住这就抓住了语文的关键.这里说一说诵读法.

诵读,就是出声读.他与朗读的区别在于,朗读多是读给别人听的,而诵读多是为了自己学习,是为了通过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私塾里的先生要求学生读书都必须是放开喉咙诵读.

古人诵读的做法大体有四种:一种是连续反复诵读,另一种是间歇反复诵读,第三种是连续与间歇结合的诵读,第四种是与抄读结合的诵读(就是诵读一遍再抄写一遍,用来强化记忆)借助古人的这种“读书法”,尤其第四种抄读结合的诵读法,或许是个好途径.一份关于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意识访谈报告》显示,教师最常用的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两种途径为“日常谈话与交流”和“讲故事、说儿歌、看图讲述”.而且城乡的做法完全一致.这告诉我们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从实际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老师,她们也必须通过语音和写字关,通过抄读的方式确可起到一石二鸟的功效.(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展情感教育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一种潜在的动机和动力系统,是人的诸多心理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情感对人的影响很大,教育教学又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目的,所以引起了当代许多教育家的特别关注.赞科夫指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巴班斯基认为教师要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罗杰斯把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布鲁姆等则明确地把情感列为教学三大目标领域之一.尽管每个教育家的表述不尽相同,但认为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什么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倾注儿童的热爱.”作为双向交流特征的课堂教学,以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为艺术特点,形成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着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所以掌握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运用积极的情感效应,细心建立情绪背景,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充分体验文学作品中富有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因子,产生感情共鸣,使学生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终“得之以效”.


(三)开发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校本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通过为差生编小故事集的方法,让“差生”找到了兴趣和自尊.他还专门为他们搜集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这样的做法帮助“差生”取得了好成绩.

现行的教材比较注重名篇名作的阅读,而没有注意学生的兴趣并不在作品的有名与否.甚至我们以为的名作名著在她们看来并不好读,成了晦涩难懂的文章,而我们还在给她们灌.对这样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的、浅显易懂的文章,或组织她们学习关于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甚至明星和成功人士等成长的故事,或介绍学生阅读这类人物的传记,这对激发学生的理智感,社会意识,职业意识,培养她们的进取精神会更直接,而不要纠缠于语文的文句和语法,篇章结构的分析之中.换句话说,应尽量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

同时,教材应该包括鼓励学生细心又提倡学生独创的内容.教材应包括具有灵活性的内容.在编写教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好是能将各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有研究证明,即使对于学习适应性较差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材应包括能够迁移的内容.即教材应具有若干可以迁移的知识内容,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从一件事转向另一件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教师教法上

1.将以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教学方式并重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讲解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作业也是以教师讲解的同类问题的反复演练和记忆为主.这种非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使其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

一些学者认为,学生积极提问(包括课前预习时提问、课上提问、课后作业中提问、向老师提问以及学生间的互相问答)既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2.评价应避免“马太效应”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情感的两极对待现象,而且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1973年,他对这种“多则给予的愈多,少则给予的愈少”的现象,根据故事的出处《马太福音》命名为“马太效应”,并视这句话为“马太效应”的代表性格言.

中职生大多存在“学习困难”的事实告诉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应发现其闪光点和成绩,正如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森所说:“学校是个使富有者更富有、穷着更穷的地方.”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防止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吴沁.学习学概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0,237,155.

[2]姜新生.个别化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9.

[3]刘占兰.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十一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14.

[4]林乐波,毕义星.教育心理效应解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142,199,203,3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