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构想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54 浏览:120085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音乐欣赏性、人本化的特征凸显了音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音乐这一载体,创新出一条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与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路,是合乎社会发展的.

【关 键 词】音乐载体创新思政教育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德育工作落实与实施的好坏,直接体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思路的创新,辅导员不仅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还要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探索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高尚音乐对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引导、对社会陈规陋习的改变、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提升,都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角色,它通过音乐向人们传播生动、丰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较,其欣赏性、人本化的特征凸显了音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


一、音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分析——欣赏性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除具有一般载体的承载性、相似度检测性外,其特殊性体现在欣赏性.欣赏性是由音乐的文本特点与表现方式所决定.一般来讲音乐作品通常由词和曲两部分构成,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能使人们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可以弥补传统说教型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更加立体化,更具欣赏性.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就是欣赏与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同化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以音乐形式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人们的感染和熏陶往往不是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引导人们在听及欣赏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二、音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人本化

音乐载体的欣赏性特质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具人本化优势.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从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和价值追求,对其进行互动交流、引导教育,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音乐载体正是在尊重人情感需要的前提下实现承载内容的现实化、传播方式的生活化.

大众传媒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音乐与音乐活动渗透于大学生活,为以音乐为载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可能.音乐活动激发广泛学生的参与性,从课堂扩大到生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音乐活动相对于传统说教方式更能够让学生轻松融入其中,并且有助于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无形中渗透“隐性”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音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现路径——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一)唱响红色旋律,把握时代脉搏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在对其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要转换思路,开辟一条与时俱进的新路子,将原本照读照搬的思想理论与制度章法、形势政策通过音乐这一载体,有效地进行转变.在实践教育中,根据政治学习的主题,主动开发主题内在的传统理念与当今时代内容的交叉点,提炼音乐作品中赋予的精神内涵,将其升华,最终成为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大学生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为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以乐为绳、合力网络,架构师生关系新桥梁

如今,大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网络上,签名、微博、BBS、空间日志等版块可以发表即时心情,网络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依托.辅导员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焦虑纠结、特长展示、家庭变故、情感困惑等问题.同时,辅导员可通过空间背景音乐、音乐等网络途径了解学生的音乐口味,在教育实践中,引入学生喜爱的音乐,拉近师生间交流的距离,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上进的决心.

四、结论

以音乐这一优势载体来开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尝试的新思路,对青年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完美道德人格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否成功利用这一崭新的工具为我所用,将成为衡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标准.辅导员不仅仅只是传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而应该寻求一个以当代社会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基础,借鉴不同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体现,努力形成一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发展目标,真正实现辅导员自身专业化与教育科学化的有机结合,最终做到培育具备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的合格大学生,使之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新力量.

【参考文献】

[1]许亮,李兴,华梁旭.浅析红色歌曲的德育功能[J].理论导报,2009.

[2]吴爱国,吕治国.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形教育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