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三模块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60 浏览:9413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特点,力图找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打破以往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沉闷教学方式,探求初中地理课堂的“三模块教学法”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还课堂给学生,使之达到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最优化教育.

关 键 词:教材教师学生初中地理三模块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21-02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而初中七年级的地理课程就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这门科学.通过系统学习,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是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提高和升华.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

对于担任了几年初中地理教学的笔者来说,由衷地喜欢、热爱这门科学.尽心尽力地将笔者学到的地理知识以及对地理的感悟传授给学生,真诚地期望学生的人生也能因地理科学而精彩.与此同时,对自身的教学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日积月累,便有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的视野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我们的国家也在不断地壮大、强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数家境优越,手机、电脑、高级轿车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已将他们的世界装点得色彩斑斓.这样的学生,不再是腼腆老实、唯唯诺诺的孩子,而是一群个性张扬、开朗活泼的90后.

面对这样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旧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应新型课堂,单纯的说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还课堂给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那么教师应当有新的招数.于是“三模块教学法”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应运而生了.

所谓“三模块教学法”,也就是“三点教学模式”,即以教材、学生、教师为基本要素,以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为基本步骤的教学方法.教材、学生、教师三者各为一体,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者层层递进,不可或缺.只有将三大要素与三大步骤合理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材、教师、学生各为一体,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

1.1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知识结构的难度要求并不高,除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点以外,更看重的是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实践创新意识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在教材上,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教材中生涩的文字叙述明显减少,相应增多的是各类图片及相关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讨论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团队意识.因此,对教材的把握,也是对课堂、对教学的把握.

1.2教师是“指路标”,是“灯塔”,为在知识海洋里畅游的学生指明方向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对于教材有着较深理解的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指路标”,是在每一个知识的十字路口为学生保驾护航、亮灯开路的人,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视.

对于每一个初学地理的人而言,优秀的教师是他们热爱地理的源头.面对这群思维跳跃、好奇心重的90后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一改往日死板的说教,顺应潮流:以疏代灌、以幽默代严肃、以实践代空想,让学生爱上地理,让兴趣成为学生拥抱地理的动力.例如,七年级上册《地图》这一章中,要求学生判读山体中鞍部的等高线地形图.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对于鞍部没有实际感受,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这部分的处理上,笔者用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学生们大多在电视上见过骆驼,也见到过人们骑骆驼的情景.于是笔者告诉他们,“鞍部”就是骑骆驼时屁股的所在地.学生一听,乐了,同时也在不住地点头,因为他们形象地理解了什么是鞍部.

1.3学生是“行路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和教师的地位不可小视,可真正的主人翁,是学生.现代教育所强调的,已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只有让学生把教材上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后,教学才算大功告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整个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刚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尚未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不善于观察生活,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分析能力.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了七年级地理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一节时,当讲到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并要求学生自行演示地球自转方向时,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目光死死地盯着笔者,等待着笔者演示结论;只有极少数学生拿起身边的小地球仪一边用手比画着方向,一边试着转动地球仪.由此,笔者意识到大多数学生缺乏通过教师的一些小提示,主动探索问题答案的意识.如果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其他地理分析能力将变为空谈.于是,笔者刻意减少学生被动抄写笔记的机会,大多数笔记都要求在理解笔者的讲述分析后,自行记录.此外,课堂上笔者也不再为学生简单地得出结论,而是将分析过程着重化,结论交由学生自己总结,再由笔者加以点评.一个月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加强.

总之,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他们各行其职,却又相互依赖,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地发挥作用.

2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大步骤,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2.1地理基础知识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奠基石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所考查的,也正是以基础知识为重心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七年级教材中所讲述到的经纬网、方向的判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的判读等,都是最为基础的地理知识点,是每一个学习地理的人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技能.它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神奇的地理殿堂奠定了基础.2.2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能力,即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并能在地图上提取正确、有效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它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对地图的分析将贯穿在地理教育的始终.从眼中有图,到心中有图,是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学习技能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心指导,潜移默化.就初中地理而言,从经纬网图到等高线地形图,从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到气温降水曲线图,从中国地形图到世界气候图,从中国省级区划图到长江黄河水系流域图,不同类型的地图将带给学生不同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以“经纬网”图为例.经纬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在经纬网图上准确地判读出某一个点的经纬度,并能判断方向.“经纬网”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开篇之作,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经纬网的应用,生活中不胜枚举,小到电影院找座位、汽车上的GPS导航系统,大到卫星发射、地震台风等灾难的防治以及救援人员能准确而迅速找到遇难地点等等,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用性很强.而正是这样一个知识点,却成为了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拦路虎,读懂经纬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这恰恰是七年级学生所缺乏的.

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处理上,首先要树立学生对于经纬网的立体概念.于是笔者使用到了“经纬网地球仪”.然后将学生已有的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的各个特性总结并结合起来,达到“线线都了解,特点心中明”的目的.最后,识图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让学生多见识几种不同的经纬网构图,多看多想,相信这个“纸老虎”是很容易被击破的.

2.3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是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素质的人.而教育,正是帮助学生逐渐成才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应该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学生所具备的,恰好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坚毅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神秘的宇宙知识来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可以用钓鱼岛的事例来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之心,借此激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勃勃雄心;还可以用各类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的残酷现实、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来警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总之,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大步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地发挥作用.

3结语

“三模块教学法”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其中的“三大要素”与“三大步骤”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分工细致、重点明确、层次分明,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能力提升的机会.“三模块教学法”是适应现代初中新型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初中地理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