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漫

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22 浏览:66748

[摘 要]教育就是一种唤醒,语文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教育.所谓唤醒教育,就是通过主体间的自由对话,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沉睡的自我意识,解放其内部心灵,促使人的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

[关 键 词]新课标;中学语文;语文教育

唤醒教育就是对人性的唤醒、充盈与放飞.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教育本身即是对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引导、唤醒,并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臻于完美的过程.受教育者在一次又一次的觉醒与领悟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更加真切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从而一步一步地根据真实的自我来自由自觉地进行生命建构与自我完善.就像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唤醒教育作为新课改下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吸收国内外前沿教学理念和语文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知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及语文教学评价等领域探索唤醒教育实现的途径,不断地在教学中开展对唤醒教育的探索.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容忍学生对课文产生怪异的想法,一旦问题或干扰出现,教师往往设法回避,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对课文单一、确定的接受,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失去了兴趣和活力.因此,新的课程观要求唤醒语文教学的自组织功能,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对话和探究活动扩展自我世界、促进生命成长,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发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唤醒其生命智慧、潜在智能.

新课改下,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正如王夫子所说:“学,觉也”,“教在我而自得在彼”,也就是教得好,并不一定学得好,关键在“自觉”、“自得”、“自悟”.因此,语文教学中反对无视本性的灌输式,根据践与探索不同的文本,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或对话式等多种形式.要善教善喻,做到师生融洽无间,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自然顺利,无拘无束.


再如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唤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课导人中的唤醒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的导入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如情景式导入、问题式导入、朗读式导入等等.但具体的情况,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运用确切的导人可以尽得其妙,达到唤醒学生的功效,为深入文本内容奠定初步的心理基础,我的一位老师在执教朱自清的《绿》时,运用诗歌导入,设计的就非常巧妙:

师:我国古代有许多咏春的诗句,请同学们举例.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老师板书该句).

师:王安石的这句诗,正好包含了一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两篇散文,那位同学能找出来?生:一篇是《春》.

生:一篇是《绿》.

师:(擦掉诗中的2,3、5、6、7字,只剩下《春》、《绿》.):《春》,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绿》.这位作家是谁?

生:朱自清.

师: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几次写到了“绿”:

生:小革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树叶儿都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今天我们学的散文《绿》,并不是写春天的绿,而是写秋天的绿,不是写小草的绿、树叶的绿,而是写潭水之绿.秋天是秋风萧瑟、黄叶遍地了,而仙岩的梅雨潭却充满着绿,充满着奇异的绿,醉人的绿.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梅雨潭作一番游览,尽情地赏绿、品绿吧.

上述导课在三个方面对学生起到了唤醒作用:一是(绿)与(春)并提,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把学生带入朱自清散文的特有的诗意氛围;二是用一句诗引出同一作者的两篇散文,唤醒了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新课的学习;三是以诗引文,用优美的古诗词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体现语文课的审美性特点,创设了一种艺术的氛围,使教学产生了一种融融的诗意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唤醒功能的提问融进了教师对文本的思考、理解、整合与创新,又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文化视野和敬业精神.如:对《芦花荡》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可就这样几句话发出提问:“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得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同学们能从这几句话里发现什么疑问吗?

学生:我发现了.水平的像镜子,蓝天一般清,水里的枯木桩子应该是很容易看得到的,鬼子不至于“呆”到看不见的程度吧?

学生:这算什么疑问?是“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掩盖了那些枯木桩子.再加上那帮鬼子全神贯注于清香的莲蓬,所以就变成“呆鱼”上钩了.

教师:说得好,我也豁然开朗.小说此处写景,一箭数雕,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有哪些作用.学生:一是描述老头子设下的“杀敌陷阱”,二是再现白洋淀的美.

学生:还有,也可以表现白洋淀的“性情”,白洋淀与老头子一样爱憎分明,所以一草一木都在与老头子一起并肩作战.老头子之所以“过于自信”,就是因为他拥有这样强大的后盾.

教师:不错!思维很敏捷!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可以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高嚷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就只紧紧围绕着一两个主题,由此铺延开去,牵动全文,揭示文章的奥妙.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追求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永恒超越.

作者简介:赵满丽,江苏省张家港大新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