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文的多维比较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10 浏览:145614

摘 要:本文作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实际课本的价值取向以及国际视野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新版教材较之旧版教材有了新的改变,在选文的价值取向以及国际视野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多维的比较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 键 词:初中语文课本;选文;多维比较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选文,在经过新课程教育大纲的改革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来说,课本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诠释,相对应的新版课本的实际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效果,所以对于新课本选文的实际研究十分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初中语文课本选文的价值取向分析

我国著名学者吴永军老师曾说过:“价值取向主要指的是影响个人或者团队对于事物所做的判断以及行为选择的内在化和组织化的一种理念.”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的定义比较合理.初中语文课本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课本中所要传递的主要思想教育内容.在以前的课本中,选文主要依据的是1992年我国教育部所颁发的教学大纲,新课本选文则是按照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发的课程标准.旧的教学大纲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来说,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教学大纲在课本的价值取向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旧的教学大纲在个人价值取向方面,所提出的目标比较模糊.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大纲,提出了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在社会价值取向方面,旧的教学大纲主要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新的教学大纲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加强调多元化,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不足之处是,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教学大纲都没有对自然环境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细致的规划.

笔者对于新旧课程选文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细致的多维比较,有很大的收获.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旧的教学大纲重点强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大约占总体选文的六分之一左右,在新课程改革后有明显的减少,大约占十分之一左右.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爱国主义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中对于亲情、自然和生命的选文篇幅也比较大,较之旧课本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开始逐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价值观取向.

二、对于初中语文课本选文的国际视野分析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本选文过程中,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课本的选文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选文的体裁以及思想要尽可能多元化,最好是能够联系到世界,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促使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对于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笔者调查后了解到,新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课本的国际化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在选文上更加理性、更加科学,而且选文的质量也是比较优秀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西方国家的文章选择上较之旧的课本有很大的提升,大概增长了百分之十左右,这说明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去了解外国文化精华.第二,对于文章选择的国别来看,十分多元化,既有美国和英国等国家,还有印度以及波兰和黎巴嫩等国家的文章.第三,在文章作者的性别来看,对于国际化的外国文章,以前旧的课本上所有作者都是男性,而新课程改革后的课本出现了女性作者,分别是居里夫人和海伦·凯勒,这就肯定了女性的文学素养,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南美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文章,没有涉及到.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也有很多好文章,值得学生去了解和学习,不应该只是重点强调西方欧美国家的文学,也应该适当了解一下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文学情况,这对于学生掌握多元化文学知识,有着重要影响.

三、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文的不足之处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虽然新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课本较之过去的旧课本有了很多方面的改进,但是有一点还需要我们重视起来.新课本的选文中,女性作者明显少于男性作者,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女同学的成长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不能不说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性别偏见,这种情况会导致女同学缺少学习的典型,很难养成自强奋斗的拼搏精神,也会导致女同学缺少对自身潜意识的开发,表现为女同学会认为做大事的都是男生,和自己没关系.此外,还会使女同学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有种女生的自卑心理.这样的情况对于女同学正常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如果这种无形的压力继续存在下去,就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引起学生的社会意识有所偏差,这对于学生的将来个人发展影响极为不利,必须要及时改善和调整.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语文课本在选文上面,有了很多创新和突破,新课本在选文方面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始把实际课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改进,争取更好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来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