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74 浏览:145471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但开展形式可以多样,各具特色.通过对常见校企合作形式的分析,研究了各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式,探讨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之路.

关 键 词: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27-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时代背景

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是培养的人才如何满足企业需要.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最有效方法是使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本知识技能与在企业实践相结合,即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方式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最终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业内的共识.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怎么写作场所和田间地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缓解或化解企业的“技工荒”,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顶岗实习的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

“订单”式合作“订单”式合作培养是由企业向学校提出用人标准、数量等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毕业经考核达到既定要求,就可定向到企业工作.“冠名班”是“订单”式培养的具体形式,如无锡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华夏”、“睿泰”冠名班就是“订单”式合作的案例.“订单”式合作培养具有周期短、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可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急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实现教学与就业相统一.“订单”式培养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就业率高,其不足是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如培养数量、培养过程等因素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决定.

“引企入校”式合作“引企入校”式合作是将企业引入学校里,即所谓的“校中厂”.它可以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的一体化办学模式,是一种校企深度合作方式.“引企入校”式合作既可解决企业工作场地不足,也可解决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中的设备不足,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引企入校”式合作为产学研结合开辟了道路.为打造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的力度,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都可以参加到企业真实项目中,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校企合作健康发展,从而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多赢结果.例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引入成都知用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软件研发中心,教师团队或学生团队可参加公司项目,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合作的结果来看,“引企入校”式是目前效果最佳的合作方式.

“工学交替”式合作“工学交替”式合作方式是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中工作交替进行,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点.根据“工学交替”周期的长短,可按周、月、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进行工学轮换.“工学交替”式合作的特点是“工学交替”的时间长短不定,能利用企业资源,能较好地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得到培养.其缺点是要打破学校日常教学秩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理实分家”,知识与技能教育衔接不连贯,效果一般.

“校企互动”式合作“校企互动”式合作方式是由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及设备,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并派专业人员参与专业教学.企业技术骨干可在校授课和指导学生实训,校内教师也可参与企业培训活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与成都天荣北软公司就采取了“校企互动”式合作方式,其效果较好.但是,由于企业与学校在地理位置上是分开的,教学“理实一体”的实现比较困难;教师真正参与企业培训项目活动的次数有限,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互动”.

“教学见习”式合作“教学见习”式合作是通过教学见习活动向学生传递企业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感性认识方面的信息,并非深度的校企合作.学校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岗位职能,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但由于“教学见习”的时间一般为一天,一学期1~2次,其效果一般.

上述校企合作形式是目前各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所普遍采用的,由于各校的地理位置或所处行业背景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学校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方式.

(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成都市IT企业的走访、调研,可以了解成都市计算机行业企业的特点、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企业现状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成本等因素影响校企合作由于企业在招聘、培训新员工方面要考虑投入产出比,IT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需要考虑培训人员成本、公司机密、场地安排及学生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一次接纳较多学生到企业实习或顶岗有不小的压力.

专业方向影响校企合作由于各IT企业所从事的研究、生产和怎么写作领域及对象各不相同,如有的企业属于财经、金融、保险领域,有的属于建筑、物流领域,还有的属于电信、通讯领域,因此,要让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能较快地获得相应专业领域的工作技能有一定的难度.

不同规模的IT企业人才需求存在层次差异性有的企业强调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较好的学习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及一定的外语基本素质,有的企业则需要人才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基本功及项目工作经验等.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约束力较差企业与学校合作,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还要全程参与实训实习方案及顶岗实习等工作.企业往往担心所需要的人才因企业与学校及学生签订的用人合同缺乏强制约束力等各种原因,未能留在企业中,企业付出了较大的投入却可能得不到回报.因此,一些IT企业不愿参与到校企合作活动中,导致校企合作面临“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

专业的现状及特点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不但要培养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人才,还要培养适应“三农”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现状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计算机专业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强势专业是涉农专业,譬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优势专业是农学、园艺和畜牧等专业,也是学院的重点发展方向.而计算机专业与涉农专业相比则属于“强势专业中的弱势专业”,社会上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办计算机专业也抱有偏见.

二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基础条件相对其他专业院校比较薄弱,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都相对较弱.

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下,高职院校都在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探索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国家级示范院校、骨干学校和省级示范学校为其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特色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榜样和引领,具有鲜明特色.农业类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加大改革步伐.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所处的行业背景比较特殊,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是:(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农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程度都比较浅,仅限于教学计划、实习实训计划(工学交替)、招生和就业工作等方面,这些都不属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2)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一方占主导地位,企业只是参与、协商,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的决策权上,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话语权”,这大大挫伤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

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方法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工学交替的具体方式一是学期初的参观见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了解该专业的办公环境及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巅峰班”在一年级时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熟悉职场环境,激发对专业的兴趣.二是学期中的综合实训.学生对职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能端正学习态度.为检验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学校在学期中安排为期一个月或较短时间的综合实训教学活动.综合实训项目的内容设计实施和项目评价等细则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实训地点一般选择在企业中,以便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真正实现校企间的“零距离”.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到成都市华迪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顶岗实习的具体方式主要是学期末的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到企业中上岗,学校与企业共同安排为期3~5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尽快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与成都金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途径学校的招生工作不仅要实现生源的“入口旺”,还要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出口畅”.这不仅需要学校做好扎实的常规就业工作,还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另外,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手段及方式的改革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出企业最需要的“对路”人才.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如何保证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领导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订单”式培养搭建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成都巅峰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时就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就业平台.合作企业成为吸纳学生就业的重要阵地.校企合作搞得越活,形式越多,合作企业数量越多,学生就业机会越多.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的“引企入校”就是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平台,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就业.三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企业需要的“对路”人才.如成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为适应市场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停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新增了物联网技术专业;加强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如实施课程大作业实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从最终结果来看,毕业生更加受企业欢迎.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

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

一是确定校企合作形式.为突出办学特色,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嫁接”优势,才能办出具有农业类高职院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通过对校企合作各种方式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引企入校”的合作方式更合适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引成都市知用科技有限公司到校,办成“校中厂”模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选择好“嫁接”与被“嫁接”对象.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强势专业是农学、园艺和畜牧等专业.但现代农业已不再局限于农业种植与传统栽培技术,而是融入各类高科技因素,如食品安全的信息码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化农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控制等,都与物联网技术有紧密联系.所以,IT类专业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化农业之间具有嫁接优势.三是选择好有合作前景的龙头企业.目前有很多从事智能化农业的农业高科技公司,高职院校可选择一部分实力强、科技含量高且愿意与学校进行合作的“龙头”企业,与农学、畜牧和信息技术专业进行“嫁接”,企业可优先获得学校建设项目,实现利润目标,学校可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参考依据,为学校解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四是定位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确定好专业和合作企业后,要与企业一起共商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合作的具体事务,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工学交替实习实训计划和具体项目方案以及最后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顶岗实训计划及项目等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与天荣北软公司以“专业学院”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企业与软件技术—JA专业方向合作,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质量测评方面全程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方的利益保障、具体相关事宜可由学院领导层决定.“专业学院”的教学运行事务由校方全面负责,在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评估方面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方案并具体实施.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以项目作为切入点,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企业实际项目实现工学交替,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学结合”,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上实现顶岗实习,实习完成后,经企业考核合格,学生直接到企业工作,这样学生毕业就可顺利就业.

校企合作的方式各具特色,要使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鲜明,必须结合农业行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具体特点,找到适合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道路.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所处地理位置、区域优势和行业背景等等因素的不同,要因地制宜,而不能复制、照搬其他院校的现有模式.只有这样,校企合作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才能办出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特色.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