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69 浏览:97646

摘 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三种策略,对高职古诗词诵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诵读》课程是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对高职学生古诗词朗诵、阅读、欣赏乃至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改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古诗词诵读中的单一化、模式化倾向,改变学生缺乏个性体验、独到见解和良好诵读习惯的现象,笔者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古诗词教学中实施多元诵读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一、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隽永、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对学前儿童而言,学习古诗词更好的方法是吟唱.从艺术起源讲,我国诗、歌原本一体,即“诗乐一体化”.吟唱经典古诗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因此,它自古就是我国儿童启蒙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在学前专业古诗词入门项目教学中,我们安排了“诗乐启蒙16首”,它呈现的不仅是文字和旋律,演绎的不仅是古诗和乐曲,更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课堂上我们抓住诵读这一命脉,以读贯穿始终,采用一咏三叹地读,师生接读,学生分读、指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古诗审美之中,让学生读出节奏美,读出音乐美,读出情感美.

二、逐层吟赏,使阅读深刻化

诗歌作品本身可以不断地向纵深开掘,解读不可只停留于肤浅的认识,需要积极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为此,笔者往往带领学生逐层解读,从不同层次展开训练.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安排了“山水田园诗吟赏”、“咏物诗吟赏”、“边塞诗吟赏”、“咏史诗吟赏”和“咏怀诗吟赏”五个项目,并按照作品解读的层级安排训练任务:一是因声求气吟诗词,二是知人论世解诗词,三是以诗会友用诗词,四是寓教于乐教诗词.

每次课训练的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而诵读却贯穿课的始终.通过层层深入的诵读,让学生读懂诗词,读懂诗人,也融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如,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晴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通过菊的形象层层深入的诵读解析,学生不仅理解到该诗赞美了菊的傲霜独立,而且还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气节.联系自身则不由想到:困难并不可怕,也许正是严酷的环境磨砺了自己.

三、比较阅读,使阅读明晰化

比较阅读既是对作品审美价值的检验,也是深化思维水平的过程,提高鉴赏能力的方法.同样是写秋天,杜甫、马致远笔下的秋天是凄凉萧瑟的,眼中的秋天却是恢宏阔大的.在比较阅读实践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同题材作品比较

同一题材,不同诗人会因生活阅历、个性、情趣不同而有不同写法;同一位诗人,会因处境的变化而产生性格、志趣的变化,其不同时期的诗作会折射出这些变化.如在“咏物诗吟赏”项目教学中,我们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唐代诗人的咏蝉诗,骆宾王表达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沉闷压抑;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怨尤;而虞世南显示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志得意满.此外,我们还选择了唐代诗人的听筝诗,李端的诗由摹写弹筝者的神态而见其爱意;柳中庸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的幽深情怀.

2.就某一位作家进行专门研究

同作者作品比较,可就某一位作家进行专门研究.如在“吟咏诗人”课外项目中,我们安排了高歌李白、长吟杜甫、品读苏轼和吟诵李清照等任务,深化学生对唐宋诗词大家的研究.品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凄婉缠绵的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又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胸襟坦荡的他.双重性格的苏轼,带给我们的是数也数不尽的婉约和豪放.因此,以苏轼为研究对象,就有了“婉约豪放兼具的苏轼诗词品读”这一项目.

3.同流派诗作比较

诗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分,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别.婉约与豪放是宋词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品读苏轼豪放词,可以对苏、辛词风的异同进行分析: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但“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苏轼突破了柔媚纤弱的传统,以浩瀚之气开豪放一派,其词“奋厉有当世志”;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豪放词风,其词有“君恩未许”的英雄气概.但生活经历的不同,决定了辛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