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上好小学数学课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73 浏览:17317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以及更好地支撑科学技术领域,就要着重培养数学后备力量,加强数学教育.这样,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程序为:以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最后是小结.在数学教学时,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很容易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十分精彩而下面的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的情况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然而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吸引他们,从而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吸收并很好地应用,这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学会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一个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却离不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的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小学生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小学的儿童大致处于其中的第四个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他们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数学是理解性的学科,并且和现实联系特别紧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问题,并在孩子回答后用恰当的语言鼓励孩子,适合小学生数学教学.

一、创设趣味性强的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教学要点难点提出趣味合理的问题,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身边的数学,这样教学就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把数学与现实联系起来,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刻.

三、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了课堂的群体作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四、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回答正确与否,通过老师恰当的语言,都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都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带给他们人格发展第四个阶段中不可或缺的成就感.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如何确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目标".具体说来,应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识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特点,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不断做出改变.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加以调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个体差异尤其明显.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R.M.Gagne)指出:学生在智商水平、人格特质、原有习得的素质上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就略显不同,就会出现反应快慢、接受快慢等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表面现象来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大量重复的练习题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联系实际,善于发问,让小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还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观察他们,分析其心理,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让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