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赏析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004 浏览:104102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诗歌大多歌咏山水,赞颂自然;但因两人人生经历与性格的不同,他们在诗歌上也有不同的地方.人教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课本上面,就选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和王维的《归嵩山作》,让学生对此进行比较.

诗歌的比较赏析,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难点,那么下面,我就选这两首诗歌为例,说一说,诗歌比较赏析的步骤.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一、明诗意

要做诗歌赏析题,首先得先理解它的内容,知道这首诗在讲些什么,不需要直译,能够意译就好.

《夜归鹿门歌》:

夕阳西下,我听见了山中古寺鸣古钟,渔梁渡头上喧闹的人们争相归来.

下了渔船,人们沿岸回村;

而坐着小船的我,也要回到鹿门.

那清皎的月光,照亮了鹿门被暮霭笼罩的树木,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庞公曾经归隐的地方.

寂寥的岩门对着的小路边长满了松树,(面对如此的美景)只有选择归隐的人才能够自由地享受了.

《归嵩山作》:

清清的流水倒映着岸边的草泽,

来往的车马是如此悠闲.

那潺潺的流水就好像有情意一样,

连傍晚归巢的飞鸟都陪在我身边.

眼前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

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充满着浓浓秋味的山林.

我想去到那远远的嵩山之下,

远离尘世,关门独居,自享清闲.

了解了大概的内容之后,我们知道,两首诗都是写作者的所见所闻.孟诗是写自己归鹿门途中的见闻;王诗是写自己在辞官归隐途中的所见所闻.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先判断出诗歌想表达的情感概况了,但是没有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还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二、明诗境,懂诗情

两首诗的意境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其实还是有所差别:

孟诗说是去鹿门,从诗歌的后面两联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鹿门其实是归隐的地方,是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的,也就是说作者去到鹿门,其实是奔着归隐去的.首联分别写了“山寺鸣钟”和“渡头争渡喧”,一静一动;颔联紧承上一联写渔人回村,而“我”回归鹿门,好像世间的一切繁杂都与我无关了,我要去的地方,没有喧嚣,只是静静的;颈联的一个“忽”字,表现了作者沉醉于自然美景而不自知,而这种“不自知”恰恰是缘于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至此,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尾联明确了作者舍弃人世的繁华与尘杂,来到这清幽的鹿门,独自寂寥地享受隐居生活的这种雅、静,这种情感扑面而来,让人不觉心头一凉,诗人归隐的闲适之意油然而生.


王诗首联和颔联写辞官归途中的流水、草泽、车马还有天上的飞鸟,这些似乎都因为“我”的归来而具有了灵性,好像是在赞同诗人的做法,人与自然之间自然而然地就这么和谐地产生了共鸣;颈联写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几个意象组合起来似乎给人一种无限苍凉之感,让人觉得怎么看到的是这种景象,难道是诗人在感慨自己壮志未酬吗?不是的.在尾联,作者回过一笔:即使是归隐生活以后都会这样,远离尘世,充满凄清,但“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以后还会关起门来,过这样的生活.这种归隐的决心以及闲适的心情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只要明白了诗境,那么诗意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三、剖技法

从技法上来看,这两首诗的技法都很简单,我们主要是去剖析他们写景和抒情的技法.

孟诗在写景时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让人一目了然;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动衬静,让人明确地感受到他心里的那分宁静与安详.

王诗的画,一如既往的“诗中有画”,运用的技法就要多些,拟人、对偶,虽不着色,但色彩汹涌而出,这也是王维在诗歌上让人惊为一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