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85 浏览:70328

【摘 要】自二十一世纪初中学体育教改以来,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历了十年历程.在这十年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应试教育仍在束缚着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本文以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不足,为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化提出建议

【关 键 词】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素质教育应当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它包含了文化素质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体现了社会需求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则是教育,即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其中就包含了身体素质.现代的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教师及学生、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中学的体育教学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一、素质教育与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虽然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概念,但是素质教育的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教育历史进程中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朱熹等都提出过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近的教育观念;而在近代,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提出过许多素质教育思想,例如主张个性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这是一次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

目前中国对体育课程大致有如下三种理解:对学生的体能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作用的特殊教育课程;是包含于教学计划中涉及体育的一门普通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文化基础学科.但不管怎么理解,现代的体育课程始终是应当以体育教学宗旨为中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终身的体育爱好.

二、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课程不全面,体育教学存在缺陷.虽然说在学校中,体育课程一般都会被列为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始终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种教育是短时而片面的,它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思维和运动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我们课程与教材的使用和安排是上世界苏联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内容陈旧、累赘、无新意,这使得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并且对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束缚.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的.

(2)、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的教学评价只是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种评价体系确实可以培养出一些成绩拔尖、能力突出的学生,但就整个中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所收获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成绩没有得到增加和提高.

(3)、学生自主发挥的程度不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应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自己、敢于创新.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束缚在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思想中,所获得的思维空间是狭小的.

(4)、缺乏指导和监督.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而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后,对新课程的改革出现理解上的不全面而得不到学校的指导和监督,导致教师对教育制度改革感觉迷茫,教改进展缓慢.

(5)、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运动脱节.中学体育往往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思维和运动热情的培养,由于中学生本身的学习压力就很大,因此更不会再多参与课外运动.而不能把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健身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是没有素质教育效果的,也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全民健身这一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所以在素质教育化进程中发展缓慢,是因为我们对体育、健康两个词的理解不到位.在中学生的学习中,经常出现体育课被文化课程占用且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体育教学不屑一顾的情况出现.体育、健康应当是体育教育的长期核心,也是学生终身健康的保障.

三、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改革思路

体育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运动技术技能则只是达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手段.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程应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纯追求考核结果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重点在于对运动技术动作的分解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显然是乏味而没有吸引性的.而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可以将基础的运动理论加以整合,使学生先熟悉基础运动理论、了解运动常识,然后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首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其次也避免了学生对于乏味的技术分解教学产生厌烦心理.

保证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定时定量的完成是中学体育教学素质化改革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工作,不得随意的放弃上课.但在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学校条件等等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而教学方法应当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所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总结,实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能够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养成全民的体育意识.而中学的体育课程要把体育意识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养成,并调整好教学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体育运动激发潜能、锻炼心态并进一步的产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注重差异化教学,掌握学生个性.这要求体育教师对中学生的特点应当深入了解,并针对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教育评价系统也应当做出调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在关注学生的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各方面才能进行引导与肯定,帮助学生积极进取,认识自我并以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结语:中学体育教育与我国的人才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育应当在指导思想上将体育与人相结合,提倡健康和快乐,实现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同时要注重课程开发自主权,将课程决策分权化,并在课程评价上实现从目标取向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的过度;不断的总结难题与教训,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体系的发展和巩固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