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康复教育的有效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13 浏览:19141

培智班的教育教学是一项繁琐而艰辛的工作.自1998年组建第一个培智班,我们一切从零开始,不断求新,力争找到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弱智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其智力水平低下,并伴随适应行为障碍.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从这两方面下手,而且做到两手都要硬.经过几年的实践,“严抓教学工作,康复训练并重”这条教育教学之路愈加清晰明朗起来,并且已有显著成效.下面具体说一下我们在课堂教学和康复训练这两方面的工作的情况.


一、课堂教学实施分类教学.

<一>培智班的分类教学是根据弱智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补偿其缺陷,使其发挥潜能,受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搞好分类教学必须遵循教育为主、分类为先、辅导有序的原则,确定好分类的关系,使分类教学的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1.分类为先的原则:

因学生的智能状况、行为缺陷、家庭情况等各不相同,差异很大,所以在进行分类之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生理缺陷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使分类教学在有目的,有依据的基础上进行.

2.分层次提要求的原则:

根据班级分类和教学中组合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过高要求和过低要求.

3.辅导有序的原则:

在培智班的教学中,个别辅导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练习时,我们把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教师辅导和学生独立练习,两者交替进行,使辅导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课堂教学结构

1.集体授课,为各类学生创设良好情境.

讲授新知识时,先集体教学,共同学习统一的内容.这段时间相对较短.教学时要面对所有的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兴趣、情绪等.如在学习字词时,即使B组、C组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词义和词语应用,在集体学习时也要顾及这两组学生.因为分类的目的不在于划分学生的“级别”,而在于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原则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新知识,学会自己应该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2.分组练习,给各类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集体授完课之后,剩下的较长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练习了,新授时是分层次要求的,那么练习也要根据层次要求分组练习,才能使学生都学有所得.比如学习“摆、洒、扫”三个字之后,巩固练习时,A组学生听写生字,组词;B组学生找朋友(拼音写生字);C组学生看图读字,读准字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既提高学习兴趣,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个别辅导,补偿缺陷.

个别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环节和形式,几乎所有弱智儿童都需要不同程度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不仅可以突破集体教学的局限,有针对性地补偿学生的缺陷,同时,教师还能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下步的集体辅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个别辅导,学生的知识水平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弱智儿童不仅智能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存在适应行为缺陷,特别是普遍表现出自理能力差.而生活自理是一个人独立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我们的康复工作就从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入手.分为两大步骤:低、中年级重点进行个人卫生、着装、进餐、排泄、睡眠、安全这六个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学生把重心转向劳动技能、社会生活、社会初步适应生存能力的培养.

低中年级所训练的内容大都是生理生活习惯,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我们从养成教育入手.矫正与训练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弱智儿童抽象概括能力差,一些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只有靠不断的矫正与反复的训练,才能使他们形成习惯.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是培养弱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最基本的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1.激发兴趣.

弱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态度和上进心,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学习.比如:我在培养学生洗手习惯时,带领学生做“变魔术”的游戏.我先把手弄脏,让学生看,说:“下面,我来给大家变个魔术.”然后低下身,在被讲台挡着的水盆里把手洗干净,学生看到手变干净了,感到很奇怪,非常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他们有了兴趣,注意力都集中过来,这时揭晓谜底:“真正的魔术师在这里.”边说边把水盆端出来,让学生都来“变魔术”.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来洗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每次饭前都组织学生集体“变魔术”,每个学生便后,提醒他去“变魔术”,同时讲要领,手把手地教,谁做得不对,当场纠正.教育学生勤洗手,渗透卫生知识.这样天天练,反复练,学生渐渐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树立榜样.

弱智儿童的认知能力差,头脑中的表象贫乏,导致了心理上的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要培养弱智儿童良好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观察学习的机会,多为他们提供示范,使他们有更多学习模仿的情境.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弱智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模仿他人是弱智儿童的特点,模仿就是学习.因此,模仿榜样对形成弱智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特殊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在弱智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弱智儿童分辨能力差,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用正确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我们从学生一入学就要求他们要向老师问好.我先讲清要求,做示范,然后领他们观看大哥哥,大姐姐的礼貌表现,大学生的模范行为给小同学以直观形象的教育,使他们的行为有了标准.逐渐的,本班的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开,我又从中选出榜样,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既督促了“榜样”保持良好行为,又为其他同学找到了更近的模范行为,非常有利于巩固训练效果.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养成良好习惯.

3.奖励为主

奖励是调动弱智儿童积极性,塑造他们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弱智儿童也不例外,尽管他们的认知有缺陷,但是他们也具有荣誉感与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奖励有口头表扬、符号奖励和物质奖励.在最初阶段,物质奖励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为的巩固程度不断提高,逐渐转向符号奖励和口头表扬,例如,午睡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困难的.刚入学时,我班只有两名学生能按要求午睡.我向同学们明确提出要求,只要中午睡觉,就能得到一份奖品.这个办法非常奏效.一周之后提高要求,坚持一周都能午睡,才能得到一份奖品,其间的奖励用小红花代替.之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小红花积累达到期10朵、15朵等才能得到奖品.慢慢地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午睡的习惯.

奖励给学生带来愉快,为了继续得到愉快,他们就会重复受到奖励的行为,从而使行为稳定化,习惯化.

学生在低中年级这段时间,许多好习惯逐渐地养成,许多不良行为逐渐消退,为以后的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康复训练的重心转向家庭生活、劳动技能和社会初步适应能力.因为,弱智学生虽然有种种特殊之处,但他们终归是一个人,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回归主流,步入社会,独立生活是他们发展的最终目标.明确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方向,在进行训练时,也就找到了准绳.如培养训练学生能做简单家务劳动,会整理房间,会使用常用的家用电器;认识常用的劳动工具,并学习锤、刷、铲、剪、缝、补、钉、拧等简单的劳动技能;学习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打人、偷东西犯法等),懂得遵纪守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还增设了计算机课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做到培智教育与时代接轨.

从事培智教育工作,博爱原则要贯穿于工作之中.老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处处用爱温暖学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进而爱学习,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在今后的工作之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求新立异,开创我校培智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