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的要素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69 浏览:133044

当今新课改下,高中历史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教材功能也一改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单向传输的模式,而是变成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教材也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教师的教要怎么写作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我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师,经过年两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就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历史课,谈几点体会,与同行们共享.

1.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转换角色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师生观、评价观.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育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知识和“感悟”历史的新型教学观;树立和谐、平等、合作、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索的新型师生观;树立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新型评价观.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成为当务之急.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史学功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史学界研究新成果,改善更新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课程整合和开发能力.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迅速转变角色,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由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搬运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

2.要认真研读和正确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1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简称《高中课标》.它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指导功能全面,它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它共有四个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包含三个具体内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二是课程目标部分,也包含三个具体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是内容标准部分,包含两个具体内容:必修课内容标准、选修课内容标准;四是实施建议部分,包含四个具体内容:教科书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高中课标》是课程教学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

2.2要正确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如何正确运用课程标准呢?第一,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课程的性质、功能、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与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历史教师对此应仔细钻研和领会,从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各方面的规定出发,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第二,要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目前教材是一标多本,不同教材在指导思想、体例、选材、侧重点上有着差异.不管教材有何差异,课程标准是“本”,教师应以此作为编写教案和从事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首先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理念.第三,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课标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在陈述时,使用了不同的行为动词,如“知道”、“了解”、“概述”、“列举”、“体会”、“感受”等,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第四,注意课程标准的弹性.《高中课标》是一份对历史教学宏观指导性的文件,它本身具有较大的弹性.如内容标准的叙述比较概括,都是原则性的话,并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因此,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写法上就不一样,给教学留下了发挥的空间.又如《高中课标》中的“教学活动建议”内容很多,而所授历史知识多、课时少,因此这些活动不可能全部实施,这就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可见,历史教师在使用标准时,需要吃透它,在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3.要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历史老师在备课时可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在某些课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备课:一是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是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是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年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习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构建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4.要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突破单纯语言呈现的局限,教师可以把图片、地图、表格、各类文字材料以及歌曲舞蹈、影视剧片段等通过如Flash、Powerpoint、Photoshop和Authorware等等,制作成课件,充分发挥声音、色彩、图像等效果,把久远、陌生、抽象的史实变得贴近、形象、生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4.2以探究问题为中心,养成思维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只有质疑,才会真正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教材,提出1-2个问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是困惑自己的,或自己认为有疑问价值的.一开始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很幼稚,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坚持下,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思维深度不断提高. 〖JP3〗

接下来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问题要反映学生预习时提出的带普遍性的和有深度的问题,二是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4.3创设活动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的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就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事先安排三位同学查找美国总统、国会参议员、联邦法院院长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在课堂上由这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种角色的模拟表演,效果就特别好.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5.要耐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刚入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同时兼顾到这一阶段的过渡性,教师学法指导的重心应放在留旧创新,巧妙过渡上.所谓“留旧”就是适当保留初中学习的一些方法,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回家及时复习、完成作业和练习等,使学生适应高一历史学习有一个心理过渡.但“留旧”却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新高一学生学法“创新”的重点是“学会自学”这条主线.

自学首先学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翻开人教版高中新教材,我们看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彩.新教材在介绍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除了正文部分外,辅助部分提供了精美的历史图片、图表,以及一些丰富且有趣的栏目:如“学思之窗”“学习思考”“历史纵横”“模块链接”“本课要旨”,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其次还要读一点课外历史读物.如《历史学习》、《中学政史地》、《文史知识》等.同时还要开展各种除读书、做练习等学习活动以外的带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以展示、知识也逐步积累.

6.要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是每个初入高中的学生,也是每位从事高一历史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好了,可以说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若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作为起始阶段的教师应重视对初中教材和课标的钻研.通过钻研,教师对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并充分利用起来.如教师可以利用对初中旧知识的复习导入新课内容,完成知识的衔接工作,也可以利用对初中旧知识的挖掘深入,在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接受、理解新知识.至于那些“跳了一跳”的知识(即初高中教材和课标间存在较大落差的内容),教师要适度为新高一学生“补课”.“补课”补什么,不能盲目补充教材以外内容,更忌把老教材内容搬迁到新课堂.适度“补课”应以课标为度,以帮助学生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为目的,一补框架知识,二补概念解释.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针对目前新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或增补、删减,或置换、重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教学要真正实现课改目标,以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进一步实践和努力探索,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