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68 浏览:15263

数学模型就是以某种事物的数量或是特征作为参照标准,用数学语言使它形式化,用一种数学的结构来概括并近似地表达、描述出来,即人们运用数学去观察现实,然后进行具体研究、整理组织,最后发现其规律.数学方程、数学公式、数学理论概念等等构成的计算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把现实数学抽象化、数学模型求解、模型解答、现实解答验证.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学逐渐成为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学教育逐渐把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现在许多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光不够长远,在做教学设计时仅仅只是放在“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位置上.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从备课到讲课到作业,只是在数学学科内部进行纯粹的知识之间的演算过程,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措施

要想在小学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的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找到切合点进入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1.强化教学的目标性,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并不是为了培养在数学建模方面有科学造诣的人才或是拔尖的优等生,只是为了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的素养,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能够找到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没有以生活原型作为支撑,没有以现实背景作为铺垫,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就会体验不到数学思想、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是为了将知识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并解决生活的问题.然而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都是很牵强地把学习联系到实践中来.这样的实践往往浮于表面,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得也十分浅显.教学不能够避重就轻,价值的取向要清晰.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方法多样化并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对数学的练习不能只限于进行单纯机械的重复技能训练.教师应该好好分析计算的特点,并对数学进行提炼优化、升华,把数学建模练习融合到到生活实践中.

2.让学生体验建模的应用,形成建模思想

教师要多让学生去体验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概括化.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多参加课外活动,并将其应用到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中来.如教材要求学生画出指定的高或指定面积的几何图形,或是用小木棒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学生就需要经过仔细的计算、比较、研究、测量;或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家电、包装材料等进行观察,并计算周长、面积、容积体积等,发现数学的规律.例如,怎样的形状容积比较大,或是怎样能够节省材料等等,让学生们发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价值.

3.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现在许多教师不仅授课方式比较传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也习惯走老路.教师对学生的考查,许多仅仅是限于对数学基本问题的计算考查,没有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建模能力为目的的问题考核.而且评价只是以试卷的分数作为最终的评价形式,没有注意到学生平时的数学建模意识的表现.评价需要改进,需要创新,这样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模仿探索阶段,对一些科学理论的了解能力还很不足,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细致耐心的指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依靠期末的考卷分数,教师还要对学生平时参与数学建模活动的积极主动程度进行评价.小学生如果拥有对数学建模方面的独特见解,教师不能随意否定他们,否则会打击他们在数学建模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逐渐地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见解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取长补短,及时改正错误,发扬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在数学建模方面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数学建模的课题存在于实践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小学生还处于启蒙探索阶段,对数学建模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陌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数学建模,从而使数学建模的思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