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能力的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37 浏览:47132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和普及美术知识的课程.美术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有行为,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美术历史和美术技能技巧的产物.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地位

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归宿.我们可以从一幅画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能力.美术欣赏教学既培养学生欣赏绘画表现、构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能力,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欣赏教学的任务是多层次的.从欣赏的特殊性看,欣赏教学既着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评价、创造等综合能力.在学生的欣赏过程里,往往相当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水平.美术欣赏教学既是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美术教学的难点.要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率,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每个美术教师都必须加强欣赏教学训练的计划性,克服随意性,既要明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整个小学阶段欣赏教学总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全局,还要明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每个年级段的具体要求,使欣赏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出来,使学生的欣赏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1.欣赏内容陌生,思路展不开

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内容陌生,思路展不开,除学生的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的积累有欠缺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没有深入查找资料,投入不够.

2.欣赏思路混乱,不明确表达目的

欣赏是小学生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欣赏课是美术向口语转化的一种形式.在欣赏以前,学生语言的表达大多只不过是简短、单一的几句口语,欣赏课上的艺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的,他们更多的是“没见过”“看不懂”,更不要说理解其精髓、感受其魅力了.

3.学生的创作思维受影响,欣赏趋向模式化

我们承认,入选的作品,大多是我们欣赏教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借鉴他人的选材、布局等技巧,用以指导学生的欣赏.让学生放开胆子,讲自己想讲的内容,说自己对作品理解的思路.这样,学生的欣赏就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捕捉最佳的角度,讲出对具体生动的作品的理解来.由此可见,用好范图,巧妙发挥范图作用,对于学生放胆说自己的欣赏见解是大有好处的.但如果处理不好模仿优秀作品向独立作品欣赏转化这一环节,学生的欣赏必将脱离实际,趋向模式化,说不出作品的情趣来.

4.想象欣赏不合逻辑,缺少科学思维

欣赏与想象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想象欣赏.在目前的欣赏教学中,广大教师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让学生去展开想象,并且想象要大胆、要新奇,这样做不光能圆满完成新上课的学习任务,还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做了准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更重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个性欣赏.有创意,才是欣赏的关键所在.但在欣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想象过于离奇,令教师哭笑不得.如在《我想发明旅行车》这幅画中,有学生这样讲:“我想发明一辆面包车,让它载着我去旅游,肚子饿的时候还可以把车当面包吃等”试想,如果乘着这样一辆车去旅游,肚子饿时就吃它,那么当吃完面包车后,又该怎样返回呢?这样的作品能说是一幅好作品吗?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但任何一项发明,任何一位科学家的新创造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都是客观世界的产物,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三、关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当前,在小学欣赏教学当中,许多教师都觉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学生的欣赏当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问题恰恰是欣赏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怎样来开展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呢?我们应该看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变了,课堂也变了,这不光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教学带来了契机.一方面,广大教师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新课堂,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更多的是觉得难度大了,从教材到备课再到学生,一连串的过程都“活”了,无疑我们的教师是困惑的,甚至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我们的课堂“活”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多了,只需抓住这些机会,那么教学开展起来就会如鱼得水.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教师更应意识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学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纠正不良的想法与做法,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总之,小学美术欣赏课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认知等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更要努力让学生身在课堂,就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感受世界不同的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