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阅卷感悟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89 浏览:128549

作为中学政治老师,每年在高考和中考结束之后,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读一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为国之将来,为少年之未来,笔者有责任把自己在中考阅卷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与老师们以及家长们共同分享.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延安市中考史政阅卷,其中我负责第24题.在陆续批改了两万多份试卷以后,让我对学生在政治科目学习的过程中所遗漏的一些问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恰恰也说明我们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功夫还不到位.接下来,希望笔者的这些意见和建议能为我们的教师起到一些建设性的作用.

一、小学教育中务必要夯实语文基础

现在,让中学老师普遍困惑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功底太差,甚至有些中学生在简短的几行书写中至少会出现一次以上的逻辑错误.学生的语文科目的薄弱常常使他们的小学语文老师时不时的受到责怪.究其原因,这就不得不去深究我们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减负口号的高喊,老师们错误的把语文教学的改革认为就是带领学生去感受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孰不知错别字连篇、语言顺序前后颠倒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解出来的答案所渲染出来的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氛围呢.为了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进一步的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我觉得我们的老师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着手:


1.夯实学生的认字能力

万里长城始于脚下.认识汉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相互配合尽可能的杜绝孩子的错别字.比如24题的第一问,很多学生把标题写成“标提”,把反映写成“反应”.按照中考政治阅卷尺度,一般出现错别字比较多的情况下,这道题就直接给“0”.因此在阅卷过程中,笔者无数次的纠结,不给“0”,违反了阅卷规则,也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给“0”的话,又何其的不忍心,就因为这几个字我们的很多好学生可能就与一些好学校失之交臂了.希望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尽可能的督促自己的学生远离错别字.小学语文老师任重道远呀!

2.语句通顺,符合常规逻辑思维

24题第二问正确答案应该是“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多”,而在阅卷过程中,部分考生的答案是这样的:“农村人口没有城镇人口多”,或者是“农村人口未有城镇人口多”.其实大致意思都差不多,但后者明显不符合人们平常的语言思维习惯,很别扭.本来2分的题我们也只能给一分了,如果再碰到错别字,直接就判为“0”了.所以说,在杜绝错别字的基础上,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还要进一步的去纠正学生的语言习惯,这些工作都要见之于平常学习中,要一点一滴的去积累.

二、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很多学生之所以在考试中给出让老师苦笑不得的答案,大多都源于对时事的陌生.24题第二问,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是每个国家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很正常的现象,而我们的学生大多对这些都不了解,他们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农村人口变少了,怎么了得,国家这么做是错误的.政治试卷中,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是非常可怕的,从而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无知呀.学生要自觉的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老师也可以利用课堂几分钟去开阔学生视野,最好可以把这些热点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

三、抓关 键 词,审清题意

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失利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粗心了,以至于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24题第三问本来问的是途径,但是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的是对象,是将疑问反映给的主体.这道题本来很简单的,可以说是送分题.很多途径都很常见:发邮件,打,通过网络微博和博客等等,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直接到政府部门询问等等.部分学生在没有审清题意的情况下,给出的全是什么政府,人口管理部门等等.疏忽是考试最大的敌人,也是水平和级别最低的对手,只要我们用心都是可以克服的.

四、答案精确而又宽泛

政治考试经过无数次的改革之后,在现如今的考试中我们常能看到这么一句话“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这就意味着除了特别重要的几个知识点以外,只要合乎情理的,与题意贴切的都是可以得分的.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答案的宽泛.答案宽泛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但是切记一大段一大段的废话.两万多份试卷,可能刚开始的时候,阅卷老师还很有耐心的在这整段的废话中尽可能的去寻找正确的点,随着阅卷的进程不断推进,耐心减了,也疲倦了,不经意间,一两分的人情分也不给了.所以我们考生尽可能的要语言准确和精炼.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在平常的练习和模拟考试中反复的去训练去帮助学生纠正.

学习好坏,素养高低,学生作为第一主体固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其次我们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多花点功夫,帮助我们的少年打好基础,这也需要我们的中学老师进一步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打造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