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76 浏览:19017

摘 要:目的——探讨如何在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在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外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结果——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分析优良率、实验设计优良率等方面有所提高,本教研室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逐年增加.结论——在本科教学中科研与教学的密切结合,有利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本科;教学;医学生;科研;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04-03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精神的基地和摇篮,[1]当今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医学本科教学,除了传授经典医学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本科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本科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课堂

众所周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极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但是,由于课程自身具有复杂和抽象的特点,医学生对本课程普遍具有畏难情绪,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影响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笔者发现: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能很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充分利用实验课

实验课是科研与教学最佳的结合点,也是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好的环节.因此,应充分利用实验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深造夯实基础.在“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基因工程”等综合性实验中,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比对理论预测与实际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找寻应对措施.通过此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将理论与实验充分结合,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科研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要求学生按照科研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尽早锻炼学生论文书写能力,为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理论课

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引入相关国内外科研进展,尤其是对学院及本教研室科研项目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发散性思维.针对学院及教研室的科研课题的介绍,帮助学生寻找兴趣点,并为本科生参与教研室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另外,笔者所在教研室非常注重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阿昌族G6PD基因扫描及其克隆表达”的部分成果.将教研室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整个科研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3]

3.开展自主学习

在课程改革减少课时的大趋势下,教研室依然坚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开设自主学习课堂.[4]采用教师提供备选内容,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讨论、制作幻灯片、讲解,最后由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结束后,利用学科讲座,邀请表现突出的学生代表在全院做自主学习报告.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科研及其实用性的认识.

二、充分利用课外

1.丰富第二课堂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教研室开展了丰富的第二课堂.例如,定期举办科研学术讲座、开放实验室,等等.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把枯燥抽象的课堂学习和科研应用有机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的信心,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2.开展实验设计

教研室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实验设计.由教师提供待设计内容(通常为理论课中已阐述发病分子基础的疾病,如:蚕豆病、苯丙酮尿症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并拟定实验方案,最后教师依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对学生所拟定的实验方案做出客观评价.通过实验设计课程的训练,学生可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举一反三按照提出检测设→分析问题→验证检测设的科研思路,对未知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充分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了完整的科研思路.

3.积极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科研活动需要不同层次人员的参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知及参与度,在学院政策的支持下,教研室积极吸收有兴趣的优秀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积累宝贵经验.[5]

4.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为了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生的要求,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设立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通过项目的申报、立项、开题、研究、写论文、结题等诸多环节,学生接触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结果

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笔者对5年前与近5年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参与科研学术讲座、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六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

尽管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确实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但这一举措却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我们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不仅作为一种教学尝试,更视为一种教学改革,且已初见成效.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6]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和奉献的精神.未来的教学工作应该在更多环节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出更多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