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彦淖尔市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可行性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58 浏览:16490

【摘 要】生态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力就业的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为进一步缓解农业生态环境压力,解决农村废弃物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的需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将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关 键 词】现状问题对策

1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

1.1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农民新生活.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沼气建设走在了自治区前列,在沼气国债项目实施过程中,巴彦淖尔市把农村户用沼气建没与养殖示范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农村改水、农村环境卫生建设资金捆绑使用.有利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质量,还因地制宜推广了“田园五位一体”“农牧六配套”等循环农业模式,截止2011年底,巴彦淖尔市已累计得到国家批复沼气池85000余户.沼气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1.1.1“一池三改”模式.以杭锦后旗蛮会镇蛮会村十一社为例:该社现有农户25户,人口92人,耕地面积180亩,人均12.8亩.羊存栏数375只,户均15只,奶牛5头,户均0.6头,2003年全社人均纯收入仅为2720元.2007年,所有农户全部建成沼气池,建成高标准圈舍25座,永久性青贮窖池10座,种植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700亩,人均7.6亩,户均基础母羊40只,每只年产羔羊3只,每只纯利160元计算,农民来自种草养羊人均纯收入为5200元;户均养牛6头以上,其中产奶牛在3头以上,每头产奶牛效益按4800元计算,农民来自奶牛养殖的人均纯收入为3900元;另外,农民来自种植业的人均纯收入为1800元;“一池三改”配套后,除为农民提供充足的燃气外,沼气池所产的沼渣、沼液每年可为农民节省化肥1200元,平均每亩可节省化肥30元.

1.1.2“四位一体”模式.“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推广应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①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里解决了冬季产气难,池子易冻裂的技术问题.②猪圈建在日光温室里为生猪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缩短了生猪育肥期,同时生猪能为温室农作物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农作物光合作用又能增加圈舍内的氧气含量.③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有利于粪便管理,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④沼气是清洁能源,可用于生活用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沼渣、沼液又是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高效无污染有机肥,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既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又节约了生产成本.⑤由于沼液中存留有丰富的氨基酸,各种水解酶,某些植物生长素,对病虫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因此它可以用来养鱼,喂猪,做饲料添加剂,防治农作物的某些病虫害,农作物浸种,果菜叶面肥,无土栽培营养液.

1.1.3“田园五位一体”模式.“田园五位一体”就是将日光温室、沼气池、太阳能暖圈、厕所、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建设共同配套建设的一种模式.

效益分析:①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可以增加热量传递10~20%,冬季室温保持在20度的条件下,省煤1.5吨.利用太阳灶一年可节煤0.3吨,节能炕连灶可以节煤30~40%,提高热效率15%.利用沼气灯提温增肥,可以使温室暖圈常年温度保持在5度以上,有利于种养业的发展.②在“康尔徕”园区,建设沼气池10立方米、太阳能暖圈30平方米、厕所2平方米、日光温室0.7亩、钢架大棚1.3亩、露天瓜菜地1亩的三元梯次结构,每单元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在畜牧业方面,户均养殖商品猪8头,每头猪纯利230元,每户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可达1860元.共计收入2.18万元.

1.1.4“农牧六配套”模式.“农牧六配套”就是沼气池、节能架空炕、省柴节煤灶、太阳能暖圈、饲草加工机械和青贮窖相配套的模式.

效益分析:沼气池年可节约炊事用煤2吨,节约照明用电折款约100元,利用沼肥可节约化肥、农药折款约400元,即一个沼气池年节本为1200元(每吨煤350元);节能架空炕和省柴节煤灶年节柴2吨或节煤1吨,节支350元,同时达到室内美观,炕灶好烧;太阳能暖圈冬季增加圈内温度,既可保证沼气池安全越冬,又可缩短育肥猪出栏时间,年可出栏育肥猪10头,年效益3000元;利用太阳灶减少炊事用能,年可节支200元;青贮窖(50立方)青贮饲料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舍饲50个羊单位,年效益可达5000元.“农牧六配套”模式年可节本增效9750元,当年可收回投资(投资约9000元),实现了多能互补,转化增值,综合利用.

1.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1.2.1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巴彦淖尔市是农业大市,全市有耕地1000万亩,其中水浇地850万亩.根据调查结果,巴彦淖尔市2006~2008年达到调查要求的农作物三年平均种植面积、产量如下:小麦种植面积189万亩、产量71.2万吨;玉米种植面积209万亩、产量136.5万吨;向日葵种植面积203万亩、产量43.78万吨;番茄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205.27万吨;脱水菜种植面积5.3万亩、产量21.74万吨;面积合计503.3万亩,产量合计:478.49万吨.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计算出被列入调查范围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小麦秸秆85万吨、玉米秸秆183万吨、向日葵秸秆88万吨、番茄秸秆10万吨、脱水菜秸秆1万吨,理论资源量合计为367万吨.

目前,我市秸秆主要有五种利用方式:①作为饲料,主要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平均年用量为187万吨,占总量的51%;②作为家庭生活燃料,主要以向日葵、小麦秸秆为主,平均年用量为70万吨,占总量的19%;③废弃和焚烧的秸秆主要以向日葵、番茄和脱水菜为主,平均年用量为59万吨,占总量的16%;④作为还田的秸秆,主要以小麦为主,平均年用量为48万吨,占总量的13%;⑤造纸等工业用途,主要以小麦为主,年平均年用量为3万吨,占总量的1%.主要农作物秸秆未充分利用,作为生活燃料低值燃烧、田间燃烧浪费等比较严重.1.2.2秸秆沼气生态循环模式.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星村建设一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秸秆沼气工程,总投资516万元,其中投资29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126万元.主要采用秸秆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制取沼气,实现为400户以上的农户提供秸秆燃气,日产气能力达到600立方米.项目可解决400以上农户的生活燃料,节约标煤181.5吨,节约开支12.7万元.

1.3推广农家肥,发展“三品”农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年来,我市大力宣传使用农家肥的好处,引导农民施用农家肥,一度被冷落的农家肥又“香”了起来.农家肥的推广使用,在实现土地土壤疏松和保水保肥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89家,无公害农产品248个,其中种植业产品192个;畜产品17个;水产品39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46家,绿色食品产品117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6家,有机食品产品31个.

1.4覆膜玉米后茬免耕技术的推广.覆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栽培技术就是覆膜玉米收获后,不进行耕、翻、耙、磨等作业,留板茬地进行秋浇,在第二年春播时,把向日葵按照株行距的要求直接播种在玉米茬中间.它是一项集节水保墒、根茬还田、地膜二次利用等为一身的节本增效技术,同时又有保护土壤耕层结构和农田生态环境的作用.其特点是一膜二作、省工、省时、省肥、增温、保水.据测定:第二年,膜内0~20厘米的土层温度比露地高2~3℃,土壤含水量高5.23%,早出苗4~5天,每亩可节水200立方米左右,土壤有机质对照增加3.4克/公斤,全氮含量增加0.17~0.57克/公斤,速效氮含量增加22毫克/公斤,有效磷含量增加0.3~1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增加8.8~21.8毫克/公斤.经过进几年的试验,每亩可节约成本80元左右,每亩可增产向日葵30公斤,亩增加效益200元左右.这项技术操作简便,被农民称为“懒汉技术”.该技术既体现了节本持续,又实现了高产高效,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缺乏技术支持.目前生态循环农业在我市农村发展的实践中缺少明确的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生态循环农业如何规划实施、如何推行落实、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何管理和引导,没有统一的操作细则,再加上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即使想搞循环农业,也不知道怎样去搞,这些都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2.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缺乏资金支持.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文件和奖补标准,投资政策不能落到实处、资金来源单一、投资效率不高等,使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例,目前我市已经发展起来的沼气项目多属小型,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因为建设大型沼气所需资金数额较大,仅靠农户投资往往不足.

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

3.1政府重视,加强技术支持和金扶持.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过渡的关键是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持与技术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立体种养、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节水农业、太阳能利用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农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效益提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深层次问题,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不断增加资金投入.随着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政府应该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探索增加发展循环农业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政府、企业、农民的共同努力,促进农村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3.2转变观念,增强意识.由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我市还没有形成强烈意识,所以应对广大农民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农业的知识,使他们尽快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