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改善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77 浏览:119823

摘 要: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投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但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淡薄、育人意识缺乏、业务水平滑坡以及高校激励制度乏力等.文章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多种原因,并认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师德建设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结合、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师德建设与完善教师考评机制相结合等.

关 键 词: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85-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来抓,并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等内容.高校教师的师德素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顺利进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道德的滑坡,使社会期望与师德现实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青年教师代表学校的未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主流上看,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积极向上的态势.高校教师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绝大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尽职爱生,钻研知识,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受到巨大的冲击.高校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西方各种思潮和现实的影响,师德有滑坡的迹象,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观念不强,缺乏崇高理想,内心信念动摇

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内心信念是支撑高校教师认真履行义务,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原动力.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但是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足,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胸无大志,信念淡漠,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足,突出表现为对现实的迷茫和对工作的淡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二)品格观念淡漠,德行素养滑坡,人格魅力下降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批批接受思想、文化教育,接受行为、品德熏陶的学生.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肩负着塑造灵魂,导向引路的作用.高校教师必须看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德,时时处处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高校在人才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在人才培养中,只重视业务素质,不重视政治素质;只重视知识水平,不重视道德修养;只重视学历高低,不重视人格人品,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的教师学术道德差,弄虚作检测;有的教师贪图小利,以教谋私;有的教师言行穿戴不得体;有的教师工作作风散漫,对学生漠不关心,对教学搪塞敷衍,对同事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三)敬业意识淡薄,缺乏奉献精神,情感投入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知识传授者的高校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保证自己知识水平的不断更新.然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广泛流行,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视教师工作为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社会或其他商业活动,无心钻研教学科研,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敬业意识淡薄.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非常快,一些高校教师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扩充,有些教师备一次课用很多年,导致上课内容老化、僵化.一些青年教师无心钻研教学,自己还没有吃透教材就走上讲台.

(四)偏重学术科研,育人意识缺乏,教学质量滑坡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然而,有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教学互动中缺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不过问,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些高校教师简单地把上课看成一项任务,为了完成工作量而上课,不热爱工作,不关心学生,不注重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缺少情感的投入,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没有做到教书与育人很好的统一.

二、原因分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冲击教师的思想观念

1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物质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价值取向、道德评价、行为选择、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很多人变得浮躁而功利,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可避免地冲击着高校教师队伍,使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带上了功利色彩,过分追求物质经济利益,忽视了师风师德的完善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2当前物价普遍上涨,生活消费增加,房价居高不下,高校教师薪资增长缓慢,生活清苦,发展空间狭小,导致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点到为止,无心钻研,或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追名逐利、另谋发展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正确引导教育,重才轻德1高校采用一系列的竞争机制来选拔和培养人才,在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各个方面,如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基金申报、出国培养、评奖评优等都有明确的指标和要求,主要的评判标准是教师的学历学位、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教学成果、学科建设等,而很少把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等软的方面列入考核范畴.这无形中导致了教师价值取向的偏差,促使其一味重业务重科研,轻视了师风师德的培养.

2教师的师德素养可以并且有必要通过平时的教育得到加强和深化,但是高校重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注重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师德的教育却很疲软.高校很少针对教师的师风师德进行系统而行之有效的教育,主要的教育形式就是开会和学习文件,并且这种时间有限的学习更多地带上了思想政治学习的色彩,对提升教师的师风师德收效甚微.

(三)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师德考评不到位,激励制度不健全.

长久以来,很多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纳入战略发展规划中,只重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硬”指标建设,而忽视了师德等“软”指标建设.高校师德建设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很难对师德进行量化考评.没有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体系,没有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无法促进高校教师自身师德的塑造.片面的考评体系、不完善的激励制度不仅会失去考评本身的意义,反而会降低教师道德规范的养成.有些教师刚踏上教师岗位时满腔热忱,尽心尽责,但是慢慢发现,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加班加点,与一些随便上上课、教学效果较不理想的教师在待遇上没有多大区别.长此以往,教师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师德建设的发展.

三、改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提升师德素养,深化自律

康德说过:“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只有对高校教师加强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化师德自律,才能真正使其将外在的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心,体现为师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与以下三个方面相结合:

1师德建设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源,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它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离开传统文化谈师德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并把它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结合起来.

(1)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表率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心理、道德和价值导向作用.爱岗敬业是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忠实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高尚品德.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教师的道德情操、人格理想、敬业精神、学识能力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热情和精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是当今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师德精髓.在《论语·卫灵公》中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说法,董仲舒则主张教师“治我”要严,“待人”要宽.中国古代教育家指出教师在职业过程中应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同时对学生应做到宽以待人.现代高等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搭建一种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赢得尊重.

2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必须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用科学理论和正确观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促进高校的学风、师风和校风建设.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同理想.进行高校师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和追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一定冲击.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坚定在中国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神支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堡垒作用.高校教师必须努力倡导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自己的言行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3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方面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反映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情感、意志、愿望及行为趋向.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产生强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对教师的职业人格进行教育,有利于对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引导,有利于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进行监督.(1)以校园活动为形式,促进师德学习.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帮助青年教师有效防止外界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引导其坚持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增强道德认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加强师德培训,增强爱国意识和爱校意识,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道德境界.

(2)以校园舆论为媒体,加强师德引导.健康的校园舆论环境不仅能引导教师形成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能对教师一言一行进行监督,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学校要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加大对师德师风正面舆论的宣传,迫使消极负面的舆论隐匿或消解,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从而对教师的师德形成施加良性影响.

(3)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完善师德监督.近年来,互联网开创了网络舆论的新时代,它使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舆论环境,而变得公开而透明,这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引导和规范,去伪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的信息的侵蚀和诱惑,正确引导师生科学地使用互联网络.同时,还应该正视网络舆论的力量,充分发挥和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促使高校师德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不断完善.

(二)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物质、精神需要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首先从师德建设这一切入点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要想让高校教师安贫乐教、为人师表、积极快乐从教,甘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加大经济投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适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为教师办实事,妥善解决住房、医疗、深造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适度改善教师待遇是对教师社会地位及价值的肯定,可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热情.

2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之风.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全社会要大兴尊师重教之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有充分的职业自豪感.通过社会舆论媒体宣扬教师中积极正面的人和事,批评消极丑陋的现象,提升教师规范师风师德的自觉性、自律性,使其内心充分感知师道尊严.

3营造高校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同志在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高校是人才密集的地方,学校领导要对教师多肯定、多鼓励、多关心,为广大教职员工营造一个公平公开、温暖和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工作环境,才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师德要求,严格管理,奖惩分明

1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健全的师德考核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师德建设必须贯穿教师的职业生涯,渗透到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等各个环节.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促进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扬长避短,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强化师德监督机制.科学和系统的监督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础.师德讲究自律,但是单纯依靠教师自身修养很难长期维系和发展师德,必须辅以纪律约束和法律威慑等手段加以监督规范.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有助于维护师德的威严,强化教师的师德观念,引导教师修身养德,实现道德规律向道德自律的提升,使师德建设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实现学校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3健全师德评价机制.科学和系统的评价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师德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的评价指标能够增强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将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舆论等多方评价,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结合起来,比较全面、科学、客观地进行师德评价.评价过程必须实事求是,信守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帮助学校科学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4建立师德激励机制.明确和适度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保障.适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仅维护了教师的个人利益,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在教师中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过程中要坚持公正透明、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有助于教师自我鞭策、自我完善,从而实现教师师德的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只有长期坚持不懈,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中国传统美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结合完善的考评机制,才能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实现教师师风师德的有效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强国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