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韩忠月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60 浏览:45602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教育难题.如何?

河北衡水中学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一个数学函数式来表达教师的师德与教学能力、教学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等于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师德,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时任衡水中学校长的李金池认为,在这个函数中,一般说来,教师的能力永远处在一种正值的状态,之所以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听他的课,造成这门课成绩下降甚至交白卷,就是因为此时的k值已经为零或者为负数,造成教师的教育力永远是零或者负数,其教学成绩必然下降.《学记》中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把y等于kx中的k(师德)调整为正的最大值,是校长的首要任务,也是一所学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在传统师德建设中,师德建设概念界定模糊,不易量化,造成师德建设无的放矢、力不从心,师德建设活动化、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传统的师德建设往往以群众考评代替师德建设,以开展具体的师德“活动”代替师德“建设”,导致师德建设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职业行为脱节,背离了师德建设的实质意义和初衷.无效的师德“活动”,令教师无奈、反感,谈“德”色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寻找一条师德建设的有效运行模式,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要增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认识师德,正确认识师德之于教育的价值,增强教师关注自身师德修养的积极性.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师德建设可以从五个特征来认识:一是职业性,即教师道德在职场中建设实现.二是实践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在教师职业实践中实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三是引领性,即师德建设目标要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师德建设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体现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智慧、责任、价值取向.四是过程的有序性,即师德建设过程管理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标准,以有序发展式的师德建设标准和目标引领、评价激励、适时督导给力的过程的有序性管理,实现师德建设的发展性、文化性.五是文化性,师德建设是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行为质量,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直至形成教师职业行为文化.在教师职业行为文化产生之时,即学校品牌、特色、文化的形成之时.

教师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专业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是师德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师德建设的起点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良心”,师德建设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成就师德的过程,师德建设的终点是教师彰显高尚师德的教育教学业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二者缺一不可,而师德修养更具基础性.


从师德建设的目标角度来说,为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教师专业质量提高怎么写作,谋教师成长,求教育发展,追求教师职业文化,丰富教育文化,是师德建设的终极目的.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强调教师职业发展与师德建设之间的相关性,加深教师对师德建设的理解,增强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其次,师德载体是师德建设的切入点、总抓手.直接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而“师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点.师德建设载体的运行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师德建设要与教育教学紧密关联,师德载体的选择要有方向、效益意识,要围绕当前影响教师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来研究确定.因此,师德载体的选择应与教师职业中的关键点、难点、热点、创新点密切相关,可采用教师成长积分制、规划书、愿景书等选择,并制定运行科学的体制、机制,明确阶段标准和发展目标.

再次.师德建设体制、机制、过程管理是师德建设健康、高效运行的保障.师德建设的体制、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一)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工作团队,设置工作室,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二)确定师德建设载体并制订运行方案,确定目标、标准及运行方式.(三)构建载体运行过程展示平台,设计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活动.(四)实施教师团队和个人成长积分管理办法,采用激励性评价.实践证明,积分管理是师德建设过程管理的有效形式.(五)适时举办论坛,及时反思、总结,提炼规律、品牌、特色并形成教师职业文化.(六)宣传、推广典型,放大效应,形成大文化.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提出“向师德要质量”,为把师德建设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德州市教育局在开展师德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了师德建设的“六步工作法”:一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选择当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确定载体.二是确立阶段目标、标准.三是明确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和工作室建设.四是采取教师团队及个人成长积分管理办法.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将教师自主成长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单元,达到一定标准,对应累积一定的分值.五是构建展示平台,设计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活动.六是及时总结成果.

通过上述措施,各级教育教学管理者就明确了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学校根据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将学校发展总目标转化为教师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把教师认可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引领教师付诸行动,在教育教学细节中践行职业道德,向职业行为要师德,向师德要教育质量,初步实现了虚功实做、软件做硬.

德州市教育局还积极倡导“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定期组织各县市区、乡镇学校开展多种师德实践活动,鼓励各地、各学校创设符合自身发展实际需求的师德建设载体,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使师德建设活动逐步走向深入,不断取得实效.陵县郑家寨中学确定了“让师德在教学细节中闪光”的师德建设工作主题,以“自主、合作、当堂达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四个精品”为载体,即精品课堂、精品教案、精品导学案、精品作业,建立了由学科考评组层层把关,全体教师进行监督的师德建设积分管理体系,出台了师德建设积分办法、教研组工作积分管理办法、精品课堂管理积分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整个考核体系公开、公平、公正,使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人人心中有目标、有动力;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选择“精品教案、高效课堂、温馨批语”为载体,狠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黎明小学以“创新和亮点工作计划书”为载体,把创新点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细节中,为学校发展不断增添新活力;解放北路小学以实施教师发展积分制管理办法为载体,促进教师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发展,学校管理科学、有序、轻松.这些师德建设实践,以细化教学常规为载体,以提升质量为目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师德建设新模式.

德州市通过创新师德建设,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教师自身的优秀职业行为,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发展潜能,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使优质教育资源趋于均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德州学院数学系、德州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冀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