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演讲稿”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15 浏览:19159

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两个层级,一为会发言,一为能演讲.对此,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提出明确要求:“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要发言,就要写发言稿;要演讲,就要写演讲稿.此前本刊曾介绍过“发言稿”的写作,这一期着重讲“演讲稿”的写作.

先精读一篇样稿:

政府与民众

●南京第13中学朱梦月

当甘肃发生校车事故时,我们质问政府:你的以民为本在哪里?

当温州动车出故障时,我们质问政府:你的安全保障在哪里?

当国家社会发生了问题时,我们都会质问,质问的对象往往不是个体,不是民众,它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政府!

在以往各位同学的演讲中此类质问并不少见,“政府应当”云云更是多之又多,很多时候政府处在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听多了抱怨政府的声音,我认为现在是该为政府,为这个一直被放在嘴边却不一定真正为我们所了解的机构说几句话的时候了.

如果只用一句话,政府就是——“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这是2012年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语出黄石公《素书》,意指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能居义而不反顾.这是政府用语言表达对人民的态度——为了人民恪尽职守.

如果只举一个例子,那就说青海玉树大地震吧.例子也许有些陈旧,却足够说明问题.在那个时候我们呼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全国上下的民众都拧成了一股绳,齐心协力,而这背后正是政府一直在掌控大局.

也许有人反驳:这是民众的爱国心和同情心被激发所产生的结果,与政府的关系并不大.试问,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大局的政府,空有满腔爱国热情和同情心的民众要如何面对国难?又如何解决问题?这是政府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对人民的态度——一切为了人民.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的官僚作风,不能因为个别的腐败分子就否定了政府,忽视了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怎么写作.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政府在亲民方面增加了不少重视民生的举措.当然,我们的政府还处在与人民磨合的阶段,在“现代政府”的建设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概念——“Andthat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shallnotperishfromtheearth.”——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世长存.在我看来,我们的政府现今处在“ofthepeople”阶段,只实现了“民有”,但是“民有”只是基础,最终达到“民治”和“民享”才是目的.什么叫“bythepeople”?就是真正反映民意,民众说话算数.什么叫“forthepeople”?就是一切为了民众,政府是民众请来为自己怎么写作的人,如龙应台说,政府只是民众的“大管家”.

龙应台曾说:“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环境脏乱恶劣,就表示这里的人民没有能力创造美好的社会.因此,要想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民治与民享,真正的关键是民众的觉醒.

一个德国市民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坑,他会为市政府保养工作没做好生气,会打去要求立即改善.具有这种态度,他必须先有两个基本观念:第一,他是主人,城市的美好要靠他的督促来维持.政府受雇于他,政府就有义务把事情做好.第二,他不能沉默,他沉默,政府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

相比之下,中国民众似乎更愿意去做那沉默的大多数.且不说我们有多少乡村还未建成公路,就只看城市,到处都是挖土机挖出的坑,本以为修了很久的路终于填平可以通车行走了,可是不过几日,我们会发现在同一地点,那“勤劳”的挖土机先生又上岗工作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每每从北京东路走过,总怨恨那本来就塞车的路上还竖着牌子,而那牌子上总赫然写着:“前方施工,减速慢行.”有些民众心疼自己交出的税银哗哗流走,偶尔上前询问为何如此频繁地开挖公路,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按上级指示做事.”

我问你,你的上级是谁?是政府吗?

政府不过是一个为民众做事的机构,你听政府的,就更应该听民众的.然而真正可气之处,不在于那负责工程的人用上级来压我们,而是我们没有一个民众敢去或者肯去发出这样的质问.我们似乎只有在面对“甘肃校车事故”和“温州动车事件”这类巨大灾难时才会质问政府,才会想起自己的权利.

我们的权利是争取来的,我们要做会监督的民众,我们要用监督的眼光衡量政府的效率与成果: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得换人.沉默,不是闪光的金子,而是耻辱.

民众如果觉醒,就应当在认清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地监督政府,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国家发生的问题或取得的成就,而不是一味地质问政府.政府和民众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负责的政府,更需要理性地去争取自我权利的民众来促成这样的政府,正如所说:“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最后,一句话总结:当我们只是民众,那么,所谓“现代政府”便可能形同虚设.

作为一篇演讲稿,观点表达鲜明是第一要义.演讲有时间,有现场,有听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现场的氛围中,直面听众的需求和期待,明确表明观点,是演讲者应取的态度.

本篇演讲的中心论题是“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讲者明言“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恪尽职守”,“民众”的权利是“监督政府”,“响应政府的号召”.“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真正的关键是民众的觉醒”.这些观点在演讲中都一一以肯定的语句加以表述,既坦诚,又直白,毫无伪饰,给听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本篇演讲观点鲜明,而表述的过程又是十分艺术化的.演讲从社会问题入手,由“质问”而始,直奔主题,引人思考,一下子就吸引住全场听众.问题引导是演讲者经常运用的方法.接着,话锋一转,演讲者指出“此类质问并不少见”,而“质问”者对政府多持“抱怨”的态度,以为是政府治理不力,其实,这个认识是失之偏颇的.这一纠偏至为重要.言下之意,政府治理的基本面是好的,这样的政府应该得到支持.它为下面论述“政府与民众”的正确关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那么,政府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演讲者说:“如果只用一句话,政府就是——‘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这里直接引用温家宝总理述职时转引秦汉隐士黄石公《素书》中的话,意指政府的职责是恪守信义,义无反顾.总理是政府的最高长官.有总理表态自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诠释.引用名人名言,这在演讲词中也是常见的.摘引的名人言论具有真理性、简明性和普适性,往往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以理服人的表达效果.这篇演讲词不仅引用了的话、古人黄石公的话,还引用了美国总统林肯的话、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话,所用之处都十分妥帖,恰到好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讲演生色不少.

演讲稿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论辩性.演讲与发言不同.发言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发言者只是有感而发,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在于申述,而不强求说服别人.发言是表述性的,表述清楚是基本要求.而演讲不同,它有特定场合,专一主题,面对听众群体,它要以理服人,针对性和论辩性都是很强的.本篇演讲词一开始就明言:“听多了抱怨政府的声音,我认为现在是该为政府等说几句话的时候了.”表明此时发表的是与“抱怨”者不同的“声音”.又如:在论述政府面对重大社会问题(如青海玉树大地震)是能“掌控大局”时,明知会“有人反驳”,所以演讲至此略作停顿(演讲稿于此另起一行),紧接着提出反诘:“试问,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大局的政府,空有满腔爱国热情和同情心的民众要如何面对困难?又如何解决问题?”事实证明我们的政府确是“一切为了人民”.演讲者面对观点对立的一方,有的放矢,是有破有立的.

演讲的论辩色彩还常常表现于论战语言的犀利.比如,诘问句式的运用,设问也好,反问也好,都被用来作为进逼对方、增强语势的手段.本篇演讲稿开头为了表现“质问者”的强势,模拟他们的口气,连续提出两句反问:“当甘肃发生校车事故时,我们质问政府:你的以民为本在哪里?当温州动车出故障时,我们质问政府:你的安全保障在哪里?”一下子把论战提到“风口浪尖”.演讲者冷静应对,明确表示:“我认为现在是该为政府等说几句话的时候了.”针锋相对,语气虽平静却凛然,表现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气度.又如,演讲者讲到有些地方盲目施工、伤及民众时,这些人以“按上级指示做事”作为挡箭牌引起公愤.演讲者质问:“我问你,你的上级是谁?是政府吗?”连续发问,步步进逼,义正词严,令玩忽职守者无言以对,丑态凸现,无可遁形.

说到演讲的语言,总的说来,它要求简洁明快,切忌拖泥带水,缠绕不清.这不仅在表明观点时,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言不烦,一清二楚,就是在论述时,也要条理分明,干净利落.所以,演讲词一般多用短语,少用长句;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本篇演讲词用语就有如上的特点,如:

“如果只用一句话,政府就是——‘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如果只举一个例子,那就说青海玉树大地震吧.”

“因此,要想达成我们的目的,实现民治与民享,真正的关键是民众的觉醒.”

“沉默,不是闪光的金子,而是耻辱.”

“最后,一句话总结:当我们只是民众,那么,所谓‘现代政府’便可能形同虚设.”

句子不长,语意明确,口语出之,听来字字清晰,句句入耳.不是说“少用书面语”吗?那么,以上引例中第一句就是“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这还是文言文呢?是的,多用口语,因为这是演讲词,是口语交流,讲者顺口,听者明白.少用书面语,因为书面语是供看的,听演讲,没有看的条件,听者容易产生误会.少用书面语,但不是不用书面语.有时候,为了增加文化内涵,为了提升文化品位,为了言简意赅,在演讲中有意选用一两句书面语,甚至文言,这是完全必要的.书面语要慎用,而一旦运用,则必须讲述清楚.例如“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的引用,这是转引古人的名言,演讲者引用它,就用了一段话解释它的出处,字斟句酌地诠释它的含义,听者完全理解,引用恰当,为演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也让听众接受了一次文化熏陶,表现了演讲者关心时事及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