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审美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14 浏览:57128

摘 要: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审美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审美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高中政治教学审美教学仪态表语言美表现美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应遵循“美的规律的尺度”.高中政治课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从国际局势到中美关系,从、奥运会到世界和平与发展,从国际贸易到市场交易,从领土纷争到人际关系,无一不体现出高中政治课是一种社会文化延续与创造的实践活动.而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一切因素,使用“美的尺度”向高中生展现这种实践活动的“美感”.要在政治课堂中运用一系列教学措施来表现美的形象,挖掘美的思想,进行美的创造,使课堂教学行为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对美的享受过程.要善于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审美意念和审美情趣的构建,并通过这些审美因素将高中政治内容化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愉悦,让学生在审美情感的支配下将政治理论与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审美思想[1].

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应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活力和吸引力?如何运用审美教学彰显高中政治美育功能?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仪态美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人格、思想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每一个手势、每一个举动和每一个表情都决定着学生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学习.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仪态美,使学生在充满愉悦与轻松的环境中品读政治的审美思想,这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充满技巧的教学艺术.

1.注重仪表美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代言人,而且是思想道德的表率和榜样.“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但要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素养影响学生,而且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整洁大方的仪表,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不但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而且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

2.注重姿态美

教师自然得体的姿态,不但是教师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体现,而且是对教师丰富的精神内涵的一种审美展示.学生从教师和蔼的态度上感受到被尊重,从细心体贴的微笑中感受到被关注,从循循善诱的话语中感受到被理解,从教师举手投足之间体验到美的情感,从而实现人格独立和人性修养的完美提升.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是一种艺术,美的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既体现教师的魅力,又体现学科的美感.古人用“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来形容一首音乐带给人们的震撼,如果教师把握好教学语言,掌控好教学节奏,就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如在教学“唯物辩证法”一课时,笔者首先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原文进行了朗诵: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等

在优美的语言中,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随后笔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们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旁征博引是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其次,教师应该将所引用的句子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融合生动的教学语言及教材内容为教学目标怎么写作,这个过程是一个极具艺术性的过程,而其中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掌控及如何运用怎么写作.

三、彰显教学方法的表现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问题导入还是情境创设,都不失为绝佳的教学手段.然而,任何教学手段都需要语言去衬托,能否将教学方法中的教育意义用美感的形态表现出来,对高中政治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如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彰显问题的实用性,又要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意犹未尽、浮想联翩的美感氛围.同时,从课堂开篇到课堂教学结束,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充分展现教师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美不一定仅是以外在形态存在着的,美的感受还酝酿在学生的心里.如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可以运用一些富有哲理与趣味性的寓言故事、真实案例等,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感悟知识的真谛.教师要善于将艺术导入课堂,一首诗、一幅作品、一段音乐都能够为课堂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美的认识.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应注重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树立具有美感的师表形象.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美,感受思想政治课程的美,感受学习的美,让他们在美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每个课程的设立都具有多种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授的课程有所认识,对教学工作有所认识,充分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打造出包括审美在内的全面的教学课堂.让教师引领学生前行,让学生推动教育发展,让思想政治课程引导他们勇攀高峰,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的、知识与思想并重的当代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