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52 浏览:141872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国教育呈现出不均衡发展趋势,出现了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成绩,忽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现象.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浮躁心态,整体师德师风水平下降,本文尝试从教师自身素质和整体教育体制等多个层面对该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 键 词:以德律己;以德示人;以德感人;德才兼备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022-02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能做到以德律己,以德示人,以德感人.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国教育呈现出不均衡发展趋势,出现了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成绩,忽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现象.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浮躁心态,整体师德师风水平下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对工作的热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全心全意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去做需要拥有对这份工作的无限热忱.只有真正付出感情,才能真正投入身心,也才能真正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干一行爱一行”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多么的重要,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缺乏和创新,那么他自然谈不上热爱自己的学生,更无从谈起为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榜样,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他们了.

2.教师缺乏教育学专业知识.很多学校片面看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而完全忘记了,教育,是一个包含了专业技能传授和其他很多相关因素在内的综合概念.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范畴的一个方面,专业上的高手可以是专家,却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的教师.大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无数骄人成果的世界级大师,却在北京四中任教时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懂教育学,心理学,演讲学等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知识,只有对这些知识做到综合运用,才能进行有效成功的教学.很多人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笔者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业和道德上两方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掌握方法,自觉规范言行,教师的“身教”有时比“言传”更具有影响力,而这一切,都和教师自身除了专业以外的其他教育综合素质分不开.

3.教育产业化下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本应该是一项以学生为本的公共怎么写作性事业,而如今,尤其是在中小学,学校把学生的好成绩以及高升学率看作为学校制造“品牌效应”的筹码,创名校,抬高入学门槛,高收费,人为的将教育作为产业进行商业化运作,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将教师的个人经济利益和学生成绩直接挂钩,致使教师的目光只停留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占用所有时间补课,无暇顾及品德教育.笔者认为,现在有些学校已经把教育的意义严重歪曲,教育可以产业化,但决不能商业化,在商业化的教育运作模式下,学生被“拔苗助长”,过分注重成绩,这样即使取得一时的“成功”,最终也会因德育方面的缺失而形成畸形的世界观、价值观,成为现代教育的牺牲品,而教师更是会沦为学校创造利润的“工具”,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无法静心品味教育的真谛,片面认为成绩就是一切,学生的好成绩可以为自己“创收”,可以为自己“扬名”,却完全把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为学生在道德上起示范带头作用这一责任抛在了脑后.


4.一心多用,无法专注于教育.俗语说:“品质来源于专注”,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一心一意去做时,这件事就一定会被完成得尽善尽美.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一颗的话,教师,就是打磨这颗“”的“工匠”,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创造它的美丽,而现实中,教师肩负了太多除了教育之外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被完全占用,无暇专注于教育,使得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仅仅成为了“授课”的代名词.比如说,有些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承担行政工作,让教师“教学”、“行政”两头跑,哪边都不能用心,最后连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工作,更谈不上专注于教育了,还有的学校要求一个教师带很多门课,这样,教师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准备新的课程上,忙着应付上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对教育的专注程度.此外,笔者认为,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虽然代表了教师本人的学术水平,并与其教学活动相得益彰,但过量的硬性指标反而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师对教育的关注,现在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把大量的时间和心思花在写文章,发文章上,对于讲课像应付差事一样,完成工作量即可,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不闻不问,更不可能去认真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

以上几点,是造成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中有些教师师德师风败坏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其解决办法如下:

首先,工作态度问题是教师个人思想认识问题,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对教育岗位的热爱,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爱岗敬业”思想,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觉悟,而对于确实不称职的教师也应及时严肃清除出教师队伍.

其次,虽然学校不能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是专业师范教育出身,但是在工作生活中,学校可以聘请专家定期为教职工进行与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同时,也可以外派本校教师到专业机构进行深造,或者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交流,使教师既能从学生的视角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能通过交流增进和学生的感情.

再次,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反映了整个教育制度的问题,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特殊事业,是育人的工程,不容草率待之,政府应当增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扶持,制止并打击将教育作为盈利手段的行为,提高教育者的管理水平,思考新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使教师能够克服浮躁心理,真正把教育做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最后,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宽松、愉快的外部环境,尽量不给教师安排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降低科研方面的硬性指标,为教师“减压”,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做到专注于教育事业,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道德引导上都能为学生负责.

使“教育”在教师眼中不再仅仅具有授课的含义,而是真正像一颗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值得细细打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最重要的应是“传道”,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好老师的人格力量是伟大的,能感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伴随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他们一生的道德坐标.如何处理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