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目标的新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10 浏览:159847

摘 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意义.根据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目标应有正确认识并进行准确定位,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 键 词:民族预科教育教育管理目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一亿,55个少数民族中有52个分布在西部.因此,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这块阵地,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中国特色.在民族高等教育中,而最具特殊性和突出特点的要算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因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坚持了“二为”的怎么写作方针,即为少数民族怎么写作和为少数民族地区怎么写作.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从而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殊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1.意义特殊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教民[2010]11号)中的规定,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特殊办学形式,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反复强调,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特殊办学形式.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2.目的特殊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具有突出的民族性的特点,把培养目标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要和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结合起来,根据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意义和特殊性质,决定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政治可靠、献身于党的民族事业的接班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建设者,民族团结进步的执行者.

3.对象特殊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与全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特殊群体.其办学形式特殊.预科教育不是中学的补习教育.预科教育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短期和强化教学手段,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德、智、体素质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为他们进入本科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民族预科教育是对民族基础教育的补充和提高,是向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预备性教育.

4.办学方式特殊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教民[2010]11号)中第一章第五条的要求: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实行相对集中化、规模化办学.因此,教育部建立一些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将各学校招收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集中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习,待到学习期满考核合格后反流到招生学校学习.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中的“四性”

根据国家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关注,决定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的“四性”.

1.政治性

198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部分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预科班的通知》,直到2010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都反复强调了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性和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旨在培养民族地区的本土人才,不仅生源取自民族地区,而且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是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办至今,为民族地区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民族预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面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因此民族预科教育的推行势必会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结构,从而从根本上为西部经济的腾飞注入活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民族性

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所享有、所接受的教育”,其必然会深深打上“民族的”烙印,具有民族性.民族预科教育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一般历史状况而设立,亦需针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具体特征和实际情况而展开,更需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而实施.在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规模、办学形式、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只有充分考虑到预科教育管理的民族性,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具体民族特点,文化背景,风俗不惯,宗教信仰,才能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和可行的民族预科教育管理定位,也才能使民族预科教育越办越好.尤其重要的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必须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奉献精神,使得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民族性上具有其无可比拟的独到之处.

3.差异性(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学习基础)

由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以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为主.来自不同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或是边疆地区,受当地历史背景、经济条件、思想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群体构成、心理特点、思想行为、生活习惯等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4.艰巨性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差异性,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艰难.教育群体的复杂,教育任务艰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文化程度相差较大.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内地,高校民族预科根据国家政策采取降分录取的办法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高考提档分数线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而内地基础教育较好地区的预科学生录取分数线往往能达到甚至超出当地本科分数线水平,在客观上造成了预科生文化程度相差很大、层次较多,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度.第二,缺乏对宗教的正确理解,导致受宗教影响的矛盾较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宗教问题的认识更多的是受社会环境、民族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对宗教的信仰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而教师没能正确认识到一点,以为他们都信仰宗教,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入了误区.第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都有各自的民族生活习惯,在求学过程中因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的不适应,带来思想上的不稳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艰巨.三、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定位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充分结合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素质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定位依据.

1.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拥护者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以其特有的政治、组织和制度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明既需要相互借鉴,又需要相互尊重,世界文明只有在多样性中才能不断演进,历史终将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给予应有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各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和拓展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政治素质,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他们日后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活动创造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不仅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推进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为将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合格的公民、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任的决策者和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论述,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党和国家制定了多种政策,采取了多种措施,用于发展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这些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分别考虑到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又积极借鉴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成果和经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民族预科学生本身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更能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当前的民族问题.因此,指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民族政策,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他们学成之后,大部分都会回到民族地区去工作.每个学成归来的少数民族预科生都会成为一名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员,对正确理解、贯彻、执行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华民族团结的维护者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兄弟已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水融的“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团结进步是社会和谐、祖国统一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广大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要让他们懂得:只有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的大团结,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不同民族地区的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走到了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4.民族事业的献身者

“民族性、地方性”是民族预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怎么写作是民族预科的基本任务.因此,一是教育学生要把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志献身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成为民族地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建设者,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使受教育者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二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优质的社会怎么写作,即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力源”的作用,为实现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怎么写作.

5.丰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指导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及其有代表性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营造一种氛围,通过民族节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民族民间文娱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在充分感受各个民族文化浓重氛围的同时受到教育,从而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注:本文系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0-2011年度重点课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及实施研究”(课题编号SZ1110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