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焦点,做好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44 浏览:106369

摘 要:教师应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疏漏、不足之处,课后学生的意见,课后作业等进行反思,重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

关 键 词:教学反思中学化学教学教研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发地对其教学活动进行认知、评价的过程,也是再学习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上完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的成功满意之处、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反馈情况等进行反思,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便于以后教学借鉴.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反思?反思哪些方面?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亮点,逐步完善个人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每节课教学都会有亮点,即自己满意的片段.如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精彩之处、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之处,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合理而恰到好处地补充实验,清晰而简洁的板书设计,精准而有效的课堂练习,或者是教学中师生之间频繁的思维碰撞引发的顿悟,或是学生独到的见解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成功的因素.将这些及时进行整理、总结、记录,供以后的教学参考使用,长期积累,不但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且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例如,在讲Na与盐溶液的反应时,我提出问题:Na与CuSO溶液反应会置换出金属铜吗?同学们展开激烈的争论.紧接着我又做了Na与CuSO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显明的实验现象,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现在每次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都把该实验加进去,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又如,在学习铵盐内容时,我从身边的农业生产引入新课,由于学生身处农村对“碳铵”化肥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很准确地描述了碳铵的颜色、状态、水溶性、保存方式等.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课堂引入的目的.类似这样的例子,我们在课后要及时回顾,记录课堂,就可有效地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反思课堂教学的缺点,即疏漏、败笔之处,并查找原因,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不足之处.教师要敢于“亮丑”、敢于“纠错”,及时反思总结这些疏漏、不足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例如课后常思考:问题的提出是否适合时机?提出问题后是否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了及时适当的点评?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演示实验的操作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课后作业是否有针对性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课后认真反思.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冷静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在下次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可能故伎重演,重蹈覆辙.

化学教学中非预设的“异常现象”、“失败实验”其实也是课堂反思的焦点.案例:有一次在“氯气”教学中,讲到氯离子检验时,做NaCl溶液和NaCO溶液的对比实验:分别加AgNO溶液,再加稀硝酸,看沉淀有什么变化.然而我当时做该实验时却没有成功,NaCO溶液中加AgNO,再加入稀硝酸,溶液依然浑浊.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紧接着设计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该沉淀是什么?对应的杂质离子是什么?该离子来自何处?如何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学生在我的引发下,经讨论想到了答案:配制的NaCO溶液是直接用自来水配制的,含有氯离子,加硝酸银后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通过分析,加深学生对氯离子的性质的掌握,也对氯气、漂用于自来水消毒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再比如演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结束后的溶液并不是想当然的蓝色,而是灰色.这时候可以作为题材引发学生思考: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因为含有什么离子?为什么现在得到的不是蓝色溶液?如何观察到铜离子的颜色?能否直接将水加入试管?从而加深了对浓硫酸吸水性、稀释浓硫酸操作、等知识的理解.

又如我在讲NaCO与NaHCO固体的鉴别时,要求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鉴别方法,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积极发言,想出的方法比较多,所用的时间比我预计中的要长,我感觉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时间比较紧张,对于有些同学提出的方案我只是简单地说了可以或者不可以,没有详细点评和指出其中的原因,也没有区别学生提出的各种鉴别方法的优缺点,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能否鉴别的原理.课后我为自己预设不够充分,造成对学生的意见点评不到位感觉特别遗憾.我把这种情况详细地记载到了反思小结中,提醒自己在下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点.这些遗憾和不足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对这些不足之处及时反思,就能使教师“吃一堑,长一智”,达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效果.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师生交流中,反思学生的意见和知识的接受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学习愉快或困惑是我们反思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学生极具个性,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会有自己的看法、评价,也有自己的感悟,也会闪烁出“创新的火花”.他们在某个具体问题上会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往往最有价值和意义,是教学反思的好材料.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独到见解.通过课后与学生及时交流,学生的好思想、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同时也充实了课堂教学,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案例:在学习烷烃和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时,学生当堂练习,总出现丢三落四,错写和漏写的情况,学习效果较差.下课后跟学生探讨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说,如果有模型在手看看多好.这句话提醒了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拿了球棍模型,让学生反复组合、拆分、组装碳链异构.借助直观的模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总会给人以启发,在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充实自己课堂的同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情况,并通过对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做到了因人施教,是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四、对学生作业和试卷中的问题加以反思.

学生的化学作业或试卷上常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或有误(如化学式错误、离子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未配平、“↑、↓”符号丢失等),有的可能是根本不会,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误”?是对这些要点的含义理解不深?还是这些同学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动作行为实时监控能力差,认知水平低?认真剖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很好的促进.

教师应自觉进行反思,长期积累,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使之成为一种思想.课后是反思的最佳时机.首先,课后思路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此时反思,更能发现自己备课中的不足、授课中的疏漏,并能及时改正和弥补,这样做可使自己的教案更趋完善,也可使下一个班和以后的教学更加科学,还加深了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之间频繁地“撞击”,会顿生“灵感”,这些“灵感”由于是突然“冒”出来的,稍纵即逝,很容易遗忘,因此需要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捕捉“灵感”.另外,课后学生的反应更是具体而真实,教师及时地将感受、反馈信息记录在案,能帮助和启发自己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课后反思,我们清晰地知道了本节课的优点和缺点,继承了教学成功的一面,同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再次学习时,考虑该如何发挥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改进失误和缺陷之处,重构教学设计,设计出更优化、更科学、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案例:我讲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节课时,在原教案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自己操作很细致娴熟,可学生充当了看客,纸上谈兵,考虑改为边讲边实验课.”在讲NaCO与NaHCO的性质比较这节课时,我在原教案上看到了这样的记载:“用套管试验同时加热NaCO与NaHCO,更科学、更简洁,是成功的改进试验,值得借鉴.”我在教学中使用了课后反思记录的意见,重新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这些课后反思的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再设计.

课后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常的对教学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课堂教学日趋优化的过程.一方面,教学反思来自于日常教学,教师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出的课后小结、课后反馈信息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和宝贵资料,为教学研究和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材料.另一方面,教学反思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逐步从经验传承走向理性思辨,使教育行为转化成教育智慧.通过课后反思,教师从中学会教学和教学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研能力.因此说,课后反思就是我们教研能力提高的平台,是我们成长的沃土.

总之,课后反思贵在重视,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