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语言教学艺术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62 浏览:17532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语文知识: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这些语文知识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备基础.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学过语法修辞知识的人,完全可以凭着正确的语感使用母语阅读、说话和写作.而有多少语文基础知识得满分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交流.这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违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过分地“多讲细抠”,生硬地灌输中心思想,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拼装组合,脱离语境孤立地解词造句,机械呆板地填空、选择、判断,使本来富于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如此乏味,不是助长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而是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

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加强语言的积累,也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清代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这里所说的“多记性”不正是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吗?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长于记忆,弱于理解,让他们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当书本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积累时,他们日后会收益无穷.而现在的语文课对学生理解要求很高,忽视记忆力的培养,对积累语言重视不够,显然是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时,要允许学生对那些蕴涵较深的内容一知半解,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认识会不断加深.常常羡慕老一辈学者随口引经据典,表情达意恰到好处,这主要应归功于他们在记忆力旺盛的时候下过一番积累的功夫.一个头脑里没有储备足够语言材料的人,论文往往笔下生涩,词汇贫乏,文理不通.


无论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论文还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语言的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呢?要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加强课文语言的积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小学语文课本里经过精心筛选的课文,应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主要依据.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这些课文的语言,必须减少老师讲解的时间.这些课文大多平白如话,非常容易理解,不需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上.教师问个不停,学生忙于应付,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美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另外,汉语是意合性语言,具有相对的模糊性,汉语中的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词语很难下个确切的定义,词典上的注释有时比词语本身还难理解.所以许多情况下,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讲清楚,而往往是越讲越不清楚.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凭着大脑的“模糊识别功能”,凭语感去理解、运用.有些词语的使用、搭配纯属习惯,无法解释,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课文整体的意境中去掌握内容.孟子认为:解说诗的人,不应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他反对割裂章句,或拘泥于字面的意思而歪曲诗的本义,主张从诗的整体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要把那些破碎的、零散的语文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多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读多背训练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把减少讲解节约的时间留给学生多读多背.经过反复读,学生自能理解文义,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清代学者唐彪也说:“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论文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反对死记硬背”的口号不适合语文,就语文学习而言重要的恰恰是死记硬背.职称论文一篇课文背熟之后,它的语汇、句式就可以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倾泻于笔端,成章于口头.作为语文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吟诵积累,在熟读的基础上加强背诵,体会、品味语言的趣味性和节奏感,装进脑子,而这种材料是活的,可以投入周转,经久不忘,终身受益.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此以往地引导学生掌握读书与背诵的方法,体会祖国语言的内在美和语文的整体美,那么,五年、六年以后,学生将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他们从语文学习中所得到的方法更将受益终身.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问及语文学习较出色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强调在课堂上教师把教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积累语言,但知道,教总是有限的,学才是无限的.当在课堂上把方法教给学生后,就要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对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优美的词、句、段摘抄,背熟,在平时说话,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这样有利于搞好语言的积累,增加语言的储备.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族的优秀文化令自豪、骄傲,尤其是汉语其内涵的丰富,表情达意的准确,是其它各语种所不及的.古典诗、词、文更是祖国语言的精华.用字简练、表达深刻而细腻.所以说,古典文学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选择地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古词、古文,并且长期坚持下去,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总之,论文无论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还是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说,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加强语言的积累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对加厚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