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地理教学实践与体会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39 浏览:130377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肩负着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市场需求诸多的旅游人才,因此要立足于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职业人才.

关 键 词:中职旅游地理教学教材体系多媒体实践与体会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在高中教育阶段,坚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和谐发展.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重点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随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从目前教育实际发展来看,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重视接纳,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仍然处于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形势来看,加快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这需要全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对于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保质保量地完成专业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优质技能型人才,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中职旅游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实践和体会.

一、研究教材,建好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地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依据教育部对教材一纲多本的编写原则,中等职业旅游类的地理教材达到十余种.不论哪种教材,阐述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涵盖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区划、旅游信息与图表等方面的内容.《中国旅游地理》(陈锡畴主编)是怎么写作于中职学校旅游怎么写作与管理和饭店怎么写作与管理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2002年7月第一版投入使用.为了让教材更加完善,注重旅游和地理的结合,避开难度较大的内容,使之更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8月再版投入使用,即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第二版教材的总课时为144,全书大范围来看分为旅游地理总论和分区两大块.课时和结构和第一版保持一致.第一、第二版对比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体例变化.每章前增加了“学习目标”,便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二)内容调整.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对旅游资源分门别类进一步完善,删除了部分具体的景观点的介绍.以第三节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貌旅游资源”为例.教材一开篇就阐述了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岩溶地貌等八大种类的地貌旅游资源,与第一版相比增加了海岸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在介绍各地貌特征、分布的基础上增加了地貌成因的分析.把原来布设在开篇的山地旅游资源调放到了这部分的最后讲解,同时删除了具体的山地景观点的介绍.被删除的景观点将适当安排在后面的旅游区划中进行学习.这种调整不仅使教材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更加完善,突出了对地理“理”的学习,而且避免了部分知识前后的重复出现.其二,旅游区划中对各省的概况和旅游资源这部分知识在体例和风格上进行了统一,删除了部分具体景观点的介绍,增加了5旅游景区.其三,更新了教材附录中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增加了首批国家5旅游景区.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第二版教材突出了旅游与地理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职业岗位的要求力求学生“知和能”共同发展.

二、热爱职教,科学受训

1.研究学生,备好信息.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课基础薄弱、厌学的缺点.因此,中职教师要通过各方面的途径获得学生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特长和爱好,研究他们对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情感的桥梁.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正确把握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教学,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2.注重教法,科学受训.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讲台即舞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一堂课的最终效果也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密不可分.针对中职旅游地理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教材内容时,要做到关注自然,关注人文.旅游地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基于为旅游怎么写作的特点,教材偏重了人文方面的内容,忽视了有关自然地理内容的阐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外延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自然地理教学,突出地理的“理”.譬如:讲到武夷山的九曲溪,我们可以讲解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原理.让学生知道河流凸岸凹岸的生成,自然就知道河曲的形成,还可以推想将来河流的发展趋向.一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就可以解决今后在生活实际中一些问题,实现教学的一大价值.再如:讲到武夷山“玉女峰”,可以结合地质学中关于岩石形成和构造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三类岩石的转变.结合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知识,就容易对学生进行“丹霞地貌”的教学.再引用九曲溪两岸的优美传说故事穿插其中,实现旅游地理的自然和人文典故的统一.这样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地理文化素养,为掌握旅游地理技能做好了质的铺垫.学生学习旅游地理教材时,教师如果对地理知识只是轻描淡写、照本宣科,不做一定的延展,学生就会一知半解,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或者强行塞给学生,必然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

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调整组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尤其那些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应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启发、探究、对话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复习课,教师应采用对比、综合、分析、概括、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系统化.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采用模拟导游的方式进行实战式的训练.当然,对教具的选择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探讨体会、合理有效应用,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旅游地理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日新月异.尤其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引起了教学的大变革.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直观、灵活、生动、形象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和景观图片实行多图组合切换,大大提高了读图效率.许多抽象的地理运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模拟展示.化抽象性为形象性、直观性,解决了教学的难题,让学生易于掌握理解.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视频声影图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走进旅游地理的天地.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它不是万能的,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多媒体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譬如,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把整个教学课堂交给了多媒体,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课堂从头到尾由多媒体全权代表,一气呵成.于是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失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者的角色作用,最后学生在大容量的课堂中,完全按照教师原先设计好的课件模式和固化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学习,失去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灵活反馈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样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堂上也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有的教师在课件中辅以大量的精美图片、特种声效、绚丽多彩的色调和有趣的动画效果,目的是使多媒体课件更加完美.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精美图片、特种声效、各种色调和动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带到“欣赏”上,最终成了学习的干扰,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我们并不否认多媒体的教学功效,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不可以完全替代教师.除了优质课、汇报课外,更多的是平时教学.平时教学应把多媒体定位在“辅助教学”这个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实用性,凸显教学效果,解决教学问题,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科学统一,有机相融,优化课堂,提高成效.

(3)注重学生实践和技能的训练培养.

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和技能的培养.这一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不同的,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根本点.中职旅游地理教育必须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实践与技能的训练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旅游地理专业的特点,营造浓厚活泼生动的职业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旅游怎么写作技能.在教材景观点的教学中,通过职业导游课堂模拟演练,创设职业情境进行导游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班级学生分成3-4组.分配各组学习任务,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中各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以导游员的角色介绍景观点,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并且向导游员提出一些问题,导游员解决游客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投入情境角色中,感同身受,培养旅游怎么写作技能技巧.在学习各省区的旅游资源时,以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游览路线,编写导游词等,并通过课堂交流,加以充实完善.此外,利用家乡的旅游资源,如白水洋,鸳鸯溪景区等.通过学校的引荐,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景区的旅游怎么写作中,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环境教育,向学生渗透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