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16 浏览:19331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它对于科学技术、经济、军事、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也常听到“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词汇.可以说,哪个领域应用了计算机,哪个领域就会变得更加完善,哪个领域与计算机相结合,哪个领域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或经济效益.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渗透发展是必然的,而且已经快速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算机教育的更高要求的改革.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建设中、在面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学怎么写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高校人才信息化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高校计算机教育由于涉及面广、内容多、更新快,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高校改革的重点,处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前沿.在我国,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推广,特别是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新课标的制订和逐步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普及,应用水平也逐年提高.因此,高校入校新生整个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所以随着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快速更新、渗透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教育层次化教学模式又有了新的拓展与提升,内容需要重组,知识模块也需要规范和更新.

在高职教育中,许多专业均已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计算机教育已经开始落伍,在计算机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计算机教育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缺少结合自身特点制订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高职教育的指挥棒是市场需要,高职教育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就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具备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素质,又与当前的市场需求不脱钩.

二、计算机教材内容组织不合理

高校的教育往往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和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教师授课所用教材也多滞后于现实.据统计,目前计算机技术平均每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而高校教学使用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内容更新一般需要2~3年,课程体系设计与教育内容的滞后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

三、教学组织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21世纪的教育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习能力,学会做事——实践能力,学会合作——团队协作,学会生存.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但是现在不少计算机教师在讲述某种软件使用的时候,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来组织教学,这是非常有害的,它会造成学生不能掌握重点,本来很有趣的知识让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提出面临的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归纳出必要的结论和概念,把中心放在解决问题上,树立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去解决问题的思想.


四、计算机师资力量与素质也亟待提高

计算机课程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计算机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变化迅速,升级换代很快,运用也较为广泛,很多教师还难以适应学科知识、技术的发展,知识较为陈旧,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尤其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手段了解更少,难以解决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上的不足,必然要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再者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常常面临知识老化的危机,需要用巨大的精力去再学习,不然的话他就会很快落后.如今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和省里免费出资培训骨干教师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是,这种进修学习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地影响,主要原因是多数计算机教师的课务繁重,疲于应付,即使想出去也不能去.计算机老师要比其它学科的老师更是辛苦.对口高考科目年年都变,学校领导认为只要是计算机老师就应该什么计算机课程都会教,而待遇还不高,真是有苦难言.即使出去培训了时间也短,培训内容也不合适.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走内涵式发展,力争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成为市场需要的人才.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学习现代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1)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

(2)强调教材的基本性和结构性,重视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运用;

(3)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主张由学生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途径去获取知识;

(4)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

(5)强调教育的平等化与个性化.

总之,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不仅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说与教,教师的角色不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古老信条的使者,而应当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