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的绘画构图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58 浏览:155241

绘画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纸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以表达作品思想主题和传达视觉美感的一种艺术活动.大班幼儿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图式期,这时的儿童已能运用简单的绘画语言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儿童绘画最充满生机活力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绘画构图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下面我以具体的幼儿作品为例,对大班幼儿的绘画构图作初步的分析.

一、对画纸空问的不同探索

(一)不同水平的空间表征策略同时并存

画纸是一个具有垂直轴和水平轴的两维平面,构图建立在对这一图画空间的认识上.大班幼儿从各自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在构图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安排画面形象,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表征水平.

从零乱式到遮挡式,反映了大班儿童逐步认识画面空间的过程,也是大班儿童创造图画空间的过程.由于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以上不同水平的构图策略常常同时并存,而且同一构图策略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比较图2和图3,显然图3的空间表征水平更高.

(二)创造三维空间的不同尝试

遮挡式构图是幼儿作品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的主要标志.遮断的出现,表明儿童开始从一个固定角度出发去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但大班幼儿并不轻易选择“遮挡”这一策略,原因并不是认知能力对他们绘画表现的约束,也不是缺乏这方面的技能,而是儿童追求完形的心理:

遮挡势必使物体不完整,这在儿童看来就是画错了,就是出现了科学性错误.著名的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再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是建基于某一特定时刻和从某一固定的观察点对这个被再现事物的观察,而是建基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所把握的有关这类事物的三度视觉概念.”我曾让大班幼儿看着有遮挡关系的一组冰果实物写生,结果全班42名幼儿只有两名画出了遮挡关系.我问孩子们:“咦,苹果只看得见半只呀,你们怎么都画成一只了呢?”孩子们回答:“它就是圆的呀.”“它是一只苹果呀,它又没有坏!”可见孩子们并不是直接画出眼前看到的形象,而是画出一个物体的完整形象.因此,遮挡式构图在大班幼儿作品中并不多见.事实上大班幼儿常常采用其他策略创造画纸上的三维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大班幼儿为创造三维空间所使用的不同构图策略,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思维和惊人的创造力,从这个角度讲,重叠式、并列式、散点式和遮挡式并不存在高下之分.

二、对画面平衡的初步追求

阿恩海姆对于平衡构图的陈述是“诸如形状、方向和位置,所有这些因素都以某种看似不可改变的方式而相互决定.”显然,孩子们的构图不可能达到这样严格的要求,但是仔细解读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这一年龄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对对称布局的追求,这是平衡构图的先兆.例如图2:幼儿将“医生和我”这组形象画在画纸当中,形象的大小、服装、动作、神情与并列的其他人物不同,鲜明地显示出以这组形象为中心的左右对称布局.更有意思的是左、右虽然各有三个小人,但左边比右边多一个形象——挂盐水的架子,所以幼儿将左边的小人画得比右边的三个小,使画面既有变化又大体平衡.又如图3:幼儿将花草、火车整齐排列于基底线上,每节车厢造型相似,车厢中的小蚂蚁形象相同,花草左右各一,造型类似,形象之间间隔相同,使画面给人以整齐而对称平衡的美感享受.虽然大班幼儿在构图中运用的对称律十分简单而且比较静态,却表现出他们对平衡美的直觉和追求.

同是大班,图1对画纸空间尚无知觉,图5则已成功地运用遮断创造出第三维度.但无论哪种水平的构图,都是儿童的一种创造,其间包含着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全部努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构图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面对处于不同构图水平的幼儿,教师应抓住他们作品中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及时的鼓励,对他们的构图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例如对图1小作者说:“你画了两个小朋友,老师一看就知道一个是姐姐,因为她个子高,穿着裙子,戴着蝴蝶结,另一个是弟弟,真不错!你如果能把杯子画得小一点,画在小朋友的手里,那就更棒了.”坚持不懈地进行具体的鼓励和指导,儿童就能心情愉快地、自信地逐步向前发展.

同时,当我们以遮挡式构图作为大班儿童绘画构图的最高水平时,不要忘记这一评价标准关注的是支持构图发展的认知过程,而绘画构图还涉及审美因素,那些没有创造三维空间的平面构图作品,如果注意到了画面的对称和平衡(图8),同样也是出色的创造,理应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