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可这样教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8 浏览:11820

(《一人性缓》选自《明清笑话集》)

一、引子:我是一个什么人.

(从好人、坏人的辨别到内向、外向性格的判断,再到急性子的笑话.此处略,编者注.)

二、先发明个组词法.

师:那慢性子好不好?

生:也不好.

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出示:“一人性缓”)

师:(师先读此句)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性子很慢.

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来?

生:句子里有个“缓”字.缓就是慢.

师:聪明,由“缓”想到“缓慢”,就明白了意思.那么,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弄出个“性子”,也是这个方法?

生:对.

师:很好.“一个人性子很缓慢”是我们现在的话,而古时候的人则说:“一人性缓.”不过,我们也能读懂.因为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

生:组词.

师:对,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杨天赐.

师:好,这种组词法,咱就命名为“杨天赐组词法”.(请该生上黑板写“杨天赐组词法”)真是天赐妙法啊.

(点评:妙手天成,这是一种智慧.到此方才发觉,前面“急性子”的故事实在铺垫得好!一来,是让“一人性缓”这句文言出现得十分自然,一点也不突兀;二来,是提供了理解这句文言的“背景”.让学生“首战告捷”,对于一项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尤为重要.

总结方法,并享有“冠名权”,这一招很绝!有人说,教师课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随时戴在学生头上.这顶高帽子分量不轻!这对学生具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啊!而在激励的同时,教师也很好地渗透了自能读书的意识,她让孩子们知道:读小古文,要会自己想办法!)

三、你猜你猜你再猜.

师:这个人性子慢,他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呀?请看——(出示:“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师:(师先读)什么意思呢?

生:冬天的时候,有许多人围着炉子.

师:这里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有个“共”字.

师:“共”组个词,可以是——

生:共同.

师:说明是很多人在一起.“杨天赐组词法”又用上了.继续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看见有人的衣服尾巴被火烧着了.

师:衣服还有尾巴?(笑)

生:衣服下面被火烧了.

师:裳,我们可以组词——

生:衣裳.

师:那“尾”呢?组个词叫——

生:尾巴.

师:这里就要变通一下了,衣服尾巴其实就是——

生:衣角.

师:是衣服前面的角还是后面的角?

生:后面.

师:哦,所以叫“尾”.古人穿长长的袍子,所以“尾巴”很长(生笑),被火烧着了也没发觉.

(点评:不得不佩服教师对“裳尾”一词的处理.由“组词”到“变通”,到之前的烧着了而浑然不知,如行云流水!小学生读古文,一定要避免生硬的文言知识讲解.能不讲的坚决不讲.不讲不行的,就在读中,在情境中,顺势而出,点到为止.)

师:慢性子人看到了,怎么办?(出示:“乃曰:”)


(师鼓励生大胆猜测“乃曰”意思.此处略,编者注.)

师:这回猜对了!“乃曰”就是“就说”、“于是说”.说就说呗,“曰”,不就行了吗?可这个慢性子就是不一样,偏要“乃——曰”,(师拉长声音,慢吞吞地说,并笑)那么,他怎么“曰”呢?谁来猜猜,“曰”给我听听?

生:小兄弟,你的衣服被烧着了.

师:我看你性子不慢哪.

生: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了问题.(笑)

生:小兄弟,有件事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

师:我们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笑)再往下猜.

生:你的衣角变短了.

生: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

师:慢性子有三句话了——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笑)还有人接着往下补充吗?

生:你的衣服烧焦了.

师:我看你们是真着急了,不说出来不行了吗?

生:再不说就烧到人了.

四、再发明个拆词法.

师:看来,你们的性子还不够慢.咱们看看文中的慢性子是怎么说的.(出示:“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师:(先读)什么意思?

杨天赐:有一件事,我见到已经很久了.说吧,怕您性子急,不说怕你受到伤害.

师:这个“恐”就是——

杨天赐:恐怕.

师:你自己用了组词法.那后面一句话呢?

生:那我是说,还是不说呀?

师:是这个意思.看来古文真难不倒大家.不过,刚才我们发现古文里大多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那么这里的“不然”(板书:不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然”吗?还是要拆开来理解呢?

(生语塞)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然”,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当然”、“不然”和“然后”,其实都是“这样”的意思.(板书:这样)

师:那么“不然”就是——

生:不这样.

(点评:由组词法到拆词法,原本枯燥的方法教学,也变得有游戏的意味了.拆词法涉及到了“然”这个文言词,不是重点,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手法简洁,单刀直入,不绕弯子.)

师:拆完了“不然”,再拆“然则”.这样的话,那么——

生:我说呢怕你性急,不说呢怕你受伤,既然这样,那么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师请生解释“是”、“非”、“耶”的意思.此处略,编者注.)

五、我看你是真急了.

师:那个被火烧着的人听了,什么反应?(出示:“人问何事?”)生:他问有什么事?

师:对,他会怎么问?

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师:哦,这是一个现代人跟古代人的对话.(笑)

生:你有何事?

师:有古人的味道了.然后——(出示:“曰:火烧君裳.”)

生:火已经烧了你的衣裳.

师:这个人一听急了吧?他会怎样?

生:他拿水把火扑灭.

师:如果此时没有水怎么办?

生:脱衣服.

师:这是个灭火的好方法.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衣服,把火踩灭.(出示: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

(师读.并告诉学生“遽”读jù,再领读了两遍.)

师:这里有个“遽”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但是我做个动作,你们就明白了.(师猛地拽了一下衣服的后摆.)

(点评:形象总比抽象更容易让人明白.教小学生理解词语,越是能和词语表达的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越是能理解得好,记忆得牢.)

生:“遽”就是“立刻”的意思.

师:遽收衣而怒曰,急啊!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语气急促)

师:看到那人生气了,慢性子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知道告诉你了你要着急.(大笑)

师:你看你真着急了.

生:果真你性急.

生:果君性急.

师:猜得真准呀!你们已经很了解这个慢性子人的特点了.(出示:“我道君性急,果然.”)

六、哪里来的这些“人”.

师:这篇小古文很好读的吧?(生点头)你们真的读懂了?(生点头)肯定读懂了?(生点头)那我要问个问题哦.你说这篇文章里主要有几个人呀?

生:很多人.

师: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样的.一会一个“一人”,一会儿一个“共人”,然后还有“人”、“其人”,是不是有很多人呀?

(生摇手)

师:有的人在摇手,不要光摇不说话呀.你说——

生:其实主要有两个人.

师:那一个人是哪一个人呢?我都没对上号.你来帮我对对看,第一个“一人”,哪个人?

生:慢性子.

师:“共人”的“人”?

生:一起烤火的人.

师:“见人”的“人”,哪个人?

生:衣服烧着的那个人.

师:人问何事呢?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生:急性子.

师:其人遽收衣呢?

生:急性子的人.

师:哦,既然都是人,为什么还有个“其人”?

生:还有其他人.

生:那人.

师:两个同学提出两种意见.一个说是其他人,一个说是那人.到底是哪一个?

生:那人.

师:怎么明白的?

生:如果其他人收他的衣服,衣服不要被扯破了?

师:对,这个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对吗?你发明了第三种方法:组词法、拆词法,还有——

生:上下联系法.(板书:上下联系法)

(点评:这个环节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我们教的是小学生,而且要考虑班级里语文能力弱的学生.在前面的教学中,他们还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这里,用教师的话说,是等他们一等.其二,主语省略是文言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通过再次认“人”,也能让小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个特点.)

七、又读又写忒好玩.

师:这个故事好玩不好玩呀?

生:好玩.

师:这么好玩的故事能不能读好它?(生点头)

师: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要把对话读好.先自己练一练,然后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要看到这个人.你来读.

(师指导生读出慢性子的感觉.此处略,编者注.)

(点评:小古文教学的第一是读,第二还是读.我非常赞成!小古文教学中,教师既然不便多讲,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你可以通过读,让学生弄清字音和停顿;通过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思想和情感.在这里,教师就是用自己绘声绘色的、夸张的读,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师:是啊,慢性子的人觉得很委屈.我是担心你性子急,才慢慢说的,你怎么还怪我.我要是不告诉你,你不就被烧伤了吗?这时候,如果我们让那个被火烧之人再来说一句话,你觉得他应该怎么说?先在纸上写一写,然后我们来交流.

(出示:其人曰:)

(学生写)

生:遇到事情要看情况,不能都那么慢.

生:我知道你为我好.不过以后说话要看是大事还是小事.

师:有没有人用古文写的?

生:凡事要分清缓急.当缓则缓,当急则急.

生:吾不怪汝.但今后遇事定要分清轻重缓急.

师:说得好啊!慢性子不是病,生活当中有人就是性子慢,你得原谅他,别怪他,也不要笑话他,对吗?(生点头)同学们,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很搞笑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又叫——

生:笑话.

师:喜欢的话,课后再读读《小古文一百课》里的笑话单元.下课!

(总评:《一人性缓》一文的教学很有趣味.趣味性之一,导入有趣.由教师的急性子入题,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为本文的学习作了铺垫.不动脑筋,这一招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趣味之二,是文的“出示”好!像讲故事似的,一句一句地出,每一句都为下一句留下悬念!而且教师每出一句前,总让学生猜猜下一句会怎么说,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期待”呢!这才叫巧妙!没有大量的实践,这种巧妙显然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趣味性之三,是释词、释义的做法好.这里面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既有学法指导,又有非智力因素的鼓励.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如果不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这样的做法显然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教得活泼,学得轻松,富有情趣.原来小古文还可以这样教.感谢教师的有益探索.)

(朱文君系《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于永正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