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兴趣的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35 浏览:17369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幼儿园中会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就是数学不行.”家长的忧虑和烦恼也困扰着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学数学的细胞还是幼儿生来只喜欢唱唱跳跳难入数学之门呢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是单纯的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写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写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二、请幼儿担任故事中角色并提供操作机会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可以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三、启发同情心、调动积极性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四、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