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功能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79 浏览:9770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则处于基础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必然是多样化的,既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也需要在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此为立足点,才能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定位和功能.

一、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因为汉语是学生每天都要运用的语言,或听,或说,或读,或写.这正体现了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


(一)语文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语文,或说是“语言文字”,或说是“语言文学”,或说是“语言文化”,或说是“语言文章”.总而言之,没有语言,也就没有语文.

按照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突破了口语所受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语言的本质上讲,语文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虽然不全面,但明确了语文作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交际工具的重要性.

(二)语文是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直接为生产、怎么写作、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其核心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制器”.中等职业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按照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保存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不仅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性质出发,语文课程具有五项功能:语言交际功能、情感育人功能、思想教育功能、人文培育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

语言交际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根源上说,语文首先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本质来看,听、说、读、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朱永新先生在《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一文中指出:“语文教育有很多功能,但究其本义而言,我认为首先是一种工具功能,当然不排斥其他功能.如果我们基本工具功能没有解决,那么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没有完成.等我主张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这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当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育人功能

选入中职语文课本的范文大多是融情、理、趣为一体的文学作品.文学即人学,在摹景、状物、写人、记事的作品中,无不蕴涵着作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课程就应承担起情感育人的功能.从课程性质和内容来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蕴藏着丰富的情感矿藏.不可否认,其他学科也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但与语文相比较,都不会像语文那样能够产生振奋人心的力量.更何况语文教材所选的范文,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戏剧,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名篇佳作呢?

(三)思想教育功能

教育的基本使命是立德树人.注重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培养,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语文课程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四)人文培育功能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以及运用这种文化精神来影响和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选入中职语文教材的许多优秀作品,如《关雎》、《琵琶行》、《荷塘月色》、《致橡树》等文学作品,充分表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充满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集中体现.

(五)文化传承功能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语文课程天然具有文化传承功能.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就与绵延数千年的语文教育密切相关.语文课程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课程,它负载文化,呈现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学好语文,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途径.

当前,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关注社会和谐并指向终身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当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