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09 浏览:156301

在博客、微博和社交网络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网民借助发帖与跟帖、上传视频与图片、参与群的讨论等各种手段,人人摇身变为“记者”.在这样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新闻教育要突破新闻/传播的二元对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一是新闻专业教育要强调“核心竞争力”,培养高质量的新闻采编人才;二是强调“大传播”的理念,培养既懂新闻业务、又懂媒介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从“公民记者”的现实状况出发,建构培养“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和新闻教育型人才.

新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多元化发展从2010以来,微博作为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强劲的姿态进入到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草根、明星、记者、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以及政府部门都纷纷开博,在网络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微博打拐与微博问政成为社会权力行使的新途径.在埃及、突尼斯的社会革命中,社交网络发挥了关键作用,扮演了传统政治运动中社会动员和基层组织的角色.在博客、微博和社交网络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无数个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如、手机短信、博客、微博、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怎么写作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特定的多数或单个人传递信息.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早期门户网站所具有的新闻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被进一步削弱,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民记者”时代.普通公众比以往更多的介入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的过程,成为一个生产者,而不仅是消费者,每位网民都成为重要的传播主体,就其信息传播的基本功能而言,与职业传媒机构扮演的角色并无本质区别.在这样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新闻传播似乎已不再必然是职业传播者的专利,那么担负着培养职业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教育如何面对这样的变局?新闻人才的培养如何顺应新媒体的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一、传统新闻教育向传播学拓展,培养复合式、全能型人才

传统新闻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主要是大学)中展开的教学项目,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新闻传播机构培养“媒介所需要的人才”.新闻教育通过开设一些基础性的业务课程和安排大量的实习让学生在未踏入工作岗位以前就具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使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能迅速地适应媒体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尽快地生产新闻产品.同时,鉴于新闻传播在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和新闻传播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加强职业和专业主义精神的教育.新闻学研究与教育一方面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注重专业理念或专业的培养.对于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和对新闻传播的冲击,新闻教育的变革更多体现在对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接受新科技能力的培养上.同时由于市场化力量对新闻生产制作环节的渗透,在新闻教育中加强了对学生媒介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隶属于美国西北大学,全美最负盛名的新闻教育机构之一的梅迪尔新闻学院,2010年年底全体教职人员以38:5的结果,决定正式将学院的名称改为“梅迪尔新闻、媒介与整合营销传播学院”正是代表了新闻传播教育对新技术条件下媒介融合的现实状况的回应.将新闻教育与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广告等学科融为一体,打通媒介内容与媒介经营之间的壁垒,培养所谓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闻教育在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生存危机时祭起的不二法宝.在一些学者看来,目前的新媒体发展趋势似乎表明,新闻业和新闻教育即将面临的不仅是观念的改变,更有可能是系统、颠覆性的“范式”变迁.媒体将日渐从“信息供给机构”转变为“信息交换平台”、“信息相似度检测”,基于“传播内容”的传统新闻教育也将转向“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立足于传播理论而非新闻报道实践,将成为新新闻教育的重要特征.

二、新闻专业教育坚持传统的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强调“核心竞争力”

虽然,在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新闻传播不再必然是一种职业化的传播活动,新闻的第一发布权、第一定义权、第一解释权都并不必然掌握在新闻职业传播者手中.但是,在一个人人发声、真检测不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环境下,“关于信息的信息,比信息本身更重要”.在众声喧哗之中,人们仍然需要具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新闻人的理性、权威、公正和客观,筛选、澄清、整合、提炼和引导芜杂的信息,深入挖掘其价值和意义,引导社会舆论,形成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怎么写作于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全民皆记者”“人人都能报新闻”对于新闻专业的学校教育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凸显新闻专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机会.但是关键是要加强新闻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所谓‘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如果不经过新闻专业教育就无法学到和习得的东西,也是新闻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构成:新闻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树立;社会代言的平衡观念与引导技巧的习得;新闻价值和意义的判断与挖掘素质的培养;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的协调能力的训练.“在‘公民新闻’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已不再是掌握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而是能够站在社会发展全局的层面,高屋建瓴地看待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通过广泛组织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而为社会意见的表达、社会对话的开展搭建平台,由此以‘公共舆论空间主持人’的身份来平衡社会权利、协调社会机构、疏导社会情绪,以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专业记者不同于普通的“公民记者”,公民记者作为普通民众,缺乏新闻理念和职业素养,常常出于个人的兴趣、利益和消息途径,不辨真检测的进行传播,八卦、起哄、围观都是网络上的常态表现,但是对于媒体记者来说,为自己的每一篇报道负责,却是最基本的责任.他必须精心筛选来自各种渠道(包括网络)的芜杂信息爆料,判断、求证、综合、分析,然后再进行报道.对于新闻传播而言,无处不在的网民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信息源,在信息的即时传递以及热点营造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真实性、全面性和深度上还是无法和专业媒体记着的报道相比.相对而言,自媒体更多的还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为信息爆料和民众意见即时表达提供了渠道.而从芜杂不齐、真检测难辨的海量信息里面去伪存真、深入调查、全面分析,仍然需要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把关人”的角色依然存在,不过这种“把关”已经不再是在决定信息是否传播的第一道门槛,而更多体现在信息进一步传播并干预现实的后续过程中.很多信息传播遵循微博爆料,大量网友评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