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文化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19 浏览:81826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高等院校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3.18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661.76万人,增长了5倍.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必须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 键 词:行政管理;文化探究;管理文化;

尽管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完善,但与高校硬件、师资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目标不够明确,建设力度非常薄弱,对高校行政管理及其文化的研究也相对单薄,这与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宏大目标严重脱节.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和高校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应当成为高等教育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行政管理与管理文化的基本界定

所谓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其工作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的组织活动.高效行政管理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有着保障、支持、协调、激励等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调节功能.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从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包括知识、信誉、美术、道德法律、习俗,科学作为知识包含在文化的范畴之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广义的文化是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以及其产物的同义语;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精神产物.

高校行政管理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高校管理文化.高校的行政管理文化是在高校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是反映高校行政管理行为和高校与行政相关的人际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价值观念、哲学等的总和,是行政管理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涉及社会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行政管理精神中核心、本质的成分.学术界对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而从文化角度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探讨则比较少,常见的多为对高校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的研究,也有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基本上都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没有触及大学行政人员群体的思想精神领域,亦未系统地从行政管理人员价值观念、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原则、行政传统习惯等方面对高校的行政文化进行专门研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多年形成的行政管理文化对高校的学风、教风建设发挥着重要影响,由此形成各个高校不同行政管理文化,融入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理念,最终形成各自迥异的校园管理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及文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19世纪末期才开始出现的,第一所现代大学是1895年建立的“北洋公学”,次年有“南洋公学”,1898年建立了“京师大学堂”.“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从学习日本转向学习欧洲和美国.近百年来,日、德、英、美、苏的大学模式都曾深刻地影响中国大学,比如“学制”是学习美国的通才教育理念,“专业教育”则是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人事制度”是借鉴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管理”则是吸取了日本的经验.可以说,中国大学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借鉴和吸取了多个国家的教育经验,综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尽管中国大学借鉴了各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和经验,但终须植根于中国土壤.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特别是行政管理理念和文化习俗,高校行政管理文化同样存在“官本位”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这种封建官本位思想观念仍然较为普遍存在,官职可以衡量一切,大学也不例外,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待遇、社会名声、经济收益、工薪多少、专车档次都是要根据官职分为不同的等级,各种会议甚至是学术会议或专业建设会议,凡是被请来参加会议的行政领导,都要安排在头排就座,而且还特别讲究与会的领导级别与座次的安排,以至于会议座次安排属于“行政管理学”中的很重要的学问.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经过了多次改革,但每一次改革只是部门的合并或人员的减少,而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根本性问题等没有触及,对管理的职能没有进行适时的转化,管理者的观念也没有与时俱进,因而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有一下问题:

(一)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机关化倾向.

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以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或者获取不应该获得的资源的现象大量存在,致使学校的价值取向扭曲.在学校的行政管理中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的结果,致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迫使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挤进管理者队伍,把看成追求的目标,而不专心教学和科研业务,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职责也不明确.

行政管理工作有别于教师,应该是怎么写作教育,方便师生,做好繁杂的日常工作会耗费大量的精力.目前的大学中,一面从事教研工作,一面从事管理工作的“双肩挑”现象极为普遍.“双肩挑”人员获得了行政决策权利,满足了自己的权力欲,获取了较多的资源.但是他们不但耽误、荒废了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还影响了专职教研人员专心从事学术教研,造成资源的双重浪费.

(三)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沟通不够.

由于对彼此的岗位不了解,往往缺乏理解和包容,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定对方的工作.不少教学科研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有片面的认识,认为他们水平不高,误解行政管理工作技术含量低,否定了行政管理的作用,与管理人员相处时显示出优势姿态.行政管理人员心理也有不平衡,感到平时8小时坐班还要加班,常年有大量繁杂事务需要处理,加上学校薪金、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都向教师倾斜,这些不满情绪或会转化为抵触情绪,怎么写作态度不积极.

(四)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管理人员不像教研人员都是专业人士,近几年高校招收教研人员基本要求有博士学位,而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专业要求较松,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整体不如教研人员的素质高.学校的财政政策和人事制度也向教研人员倾斜,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培养与保障.长期如此,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的差距越来越大,行政管理人员难以在高校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

以上这些问题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状态不稳定,对高校行政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三、国外高校行政管理及管理文化的分析和借鉴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国内外的各种竞争中怎样立于不败之地,在自身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的条件下怎样走出一片新天地,这无疑需要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吸取科学的行政管理文化,做出新的探索.

国外名牌大学内部管理,基本可划分为两大类:学术(教学与科研)事务的管理(简称学术管理)和非学术事务的管理(简称事务管理).这两类管理,比较常见的是分别由两套系统、不同的人员来运作.

在美国,大学的校级领导主要负责批准本校的大政方针、任命校长,确保本校的财源及资产管理,协调处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及校内各方面人员之间的关系,很少介入学术管理和具体的教学工作.院长和系主任(系或相当于系一级的一下简称系),一般由学校董事会根据校长的推荐任命或直接由校长任命,他们主要负责本院系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院长主要是协调学院所属各系的教学科研活动,汇总学院的教学、科研规划,在与学院相关的事务方面也有相当的行政权力,对校长负责.系在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执行、教师聘任及有关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但一般无须操心“事务管理”事宜.大学内部管理的特点之一是权力分配上分散,校、院、系在“事务管理”中侧重点不同.系一级的管理多集中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校一级的管理则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之外的其他领域,院一级的管理介于两者之间.


在日本和德国的大学中,校、院两级行政负责人的实际权力小于美国大学的相应人员,他们的任期相对较短.在校、院两级管理中,实际上由教授会或评议会决策,而校、院长常常只是执行者.大学中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管理的重心因而也在系一级.

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将大学学术管理的重心放在系,看来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在这些二级或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文化就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高效地怎么写作于院系教学科研活动,为培养学生怎么写作.行政管理人员布衣化,少有特权,并受到教授、职工和舆论的种种制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术强的人不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则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们尤其需要合作协调、擅长妥协、敢于担当.行政管理鲜有“双肩挑”,他们之间不存在教学科研资源的竞争,也建立了提供公正机会与进行公平竞争的机制.因此,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与透明,人与人之间,喜恶大多形于色,光明磊落.现在我们的一些大学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教育发达国家恰恰相反,本来应该是为院系怎么写作的校部机关的职能部门,成了院系和学校之间的一个管理层次.这些意见无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四、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优化的思考和建议

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能优化行政管理文化,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需要,对高校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发展发挥作用.高校行政管理文化也会随着行政管理的改革而不断优化.因此,我们应该在推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同时,重视优化高校的行政管理文化.

尊重学术,建立崇尚学术自由的行政管理文化.

尊重学术关键的含义是对学术自由的敬畏,让学术沿着自己的规律发展,让学术研究者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大学是学术单位,应当实行学术主导,弱化行政干预,反对“官本位”.充分尊重教授们在学术评价、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其他教学、科研领域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崇尚学术自由的行政管理文化.

“教授治校”是近年来提出较多的观点,一些高校在这方面也有探索.教师是大学的主体,而教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教师的代表,也是一所大学学术成就的代表及智慧的象征.我们这里的教授不是单纯的指有教授职称的人,而是指教师群体中一批学术达到一定成就,具有高尚人格,有合作和包容之心,有大局观念敢于担当的高水平教师.以教授为首的教师,他们长年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工作,对学科发展的规律和具体要求非常明确,掌握教学及学术研究的方法,对学科梯队建立等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科研、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要参照教授及相关教师的意见,赋予其更多的管理及决策权.在这种真正有学术权威的“教授”的引领下,可以建立具有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注重学校教研发展的管理队伍,造就尊重知识、尊重学术自由的行政管理文化.

管理中心下移,建立怎么写作型的行政管理文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岗管理,在教师岗位的人员专心致志搞教研,在管理岗位的人员认认真真搞怎么写作.

高校内部管理重心降低,决策重心下移,让行政“官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变.在重点抓好校部机关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学系一级管理队伍的建设,增强该层次的管理力度,使管理中心下移后能够正常运转.校级行政管理者以怎么写作为工作中心,弱化工作权限的大小,强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行政管理者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

(三)明确行政管理定位,建立有法可依的校园行政管理文化.

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不是不需要行政管理,也不是所有定夺权都在基层院系,如果这样学校整体也会难以运行.行政管理应侧重于学位授予、经费筹措、预算申报、财产管理及争取社会支持等方面行政权力,由学校统一协调,这样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行政管理权限明晰后,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权限和义务,使行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增加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操作性,便于监督考核.

针对学校的大政方针学校应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学术委员会条例”,明确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和义务.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建立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包括机构设置规章、人事安排制度、考核制度、档案制度等;教学、科研管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课程教学规定、考试规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科研项目审批制度等;后勤保障工作应有制度保障和监督,包括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等.学校整体行政管理工作做到“依法治校”,这样既能使行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又能约束行政管理者的行为,使高校各项活动规范有序.行政管理人员在有章可循的体制中发挥管理效能,实现工作和人生价值.这样也可以减少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偏差,降低行政管理人员个人因素对工作的影响.

(四)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建立公正的行政管理文化.

目前,对高校行政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是靠完善的制度,之外就是主管领导对本部门行政管理行为的管理,以及每年度才有一次的年度工作考核.与学校教学、科研考核制度相比,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较弱.以往行政管理工作即使存在严重问题,只要不出事,也可能会长期执行.只有在行政管理工作出现了重大问题,产生了严重危害,造成了不良后果,才会对行政管理工作有查处,对相关管理人员有惩罚,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也应该有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监督除充分发挥教代会、高校学术委员会及教学督导团等群团组织监督作用外,社会力量和学生代表也要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大高校管理信息的公开,接受学校员工和社会监督.建立行政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行政人员考核体系中加入教师和学生,真实的反应行政管理的绩效.及时反馈考评信息,改进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促进行政管理纠偏,使行政管理有序、高效.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校行政管理文化.

(五)关心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和谐的行政管理文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对高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不论是落实“以人为本”,还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都要求我们把创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人文环境放到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

由于行政管理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个硬性的判断标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行政管理效果的影响不是一一对应,行政管理水平不会因为一个人或部分人的素质不达标而整体有明显的不同.行政管理人员能否上岗,上岗后工作绩效较难评判.因此,高校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基本没有继续培训的机制,造成一些管理人员,尤其是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人员,知识缺乏系统的更新,不能及时适应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需求.

对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学校要对他们关心理解,不但要精神上关心他们,还要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和学校师生,和社会一起进步.这样才能使行政管理人员树立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师生和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高校的行政管理文化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