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数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559 浏览:115727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今天我就将如何有效进行小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1在游戏中学习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等,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如,数学活动给《拖鞋配对》时,我将一半的拖鞋其中一只藏入地毯下、椅子下、桌子下、玩具柜旁等.让幼儿在《捉迷藏》的游戏中找到了拖鞋宝宝的另一只很快为一双双拖鞋配好对,并把他们送回家.

又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只是白的,其它是灰的等等.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因此,游戏既能让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形成儿童的成就感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从而引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就使小班幼儿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就依据每一个日常生活过程来渗透数学活动内容,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吃饼干时,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一会儿变成圆形.这样小朋友在吃饼干的时候便不知不觉的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而且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娃娃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角落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就经常利用“娃娃家”来帮助幼儿复习一些数学知识.如引导幼儿区分娃娃的大小.把碗和杯子进行分类摆放.认识娃娃的衣服颜色.黄娃娃家里的餐具都有个黄标记,绿娃娃家、红娃娃家的餐具应该是什么标记呢?

吃完饭用毛巾擦嘴时,我要求幼儿先将长方形毛巾展开擦嘴,再将长方形对折成正方形擦脸,最后再把正方形对折成长方形擦手.

幼儿在午睡穿脱衣服时,可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等等.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机的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的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数学的乐趣.

3运动中学习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的孩子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特点,在认识空间方位“上、下、里、外”这一概念时,我让每个幼儿拿了一个呼啦圈,孩子按照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上,孩子马上把圈举得高高的;下,孩子马上把圈放在下面;里面,孩子赶快跳进圈里;外面,孩子马上跑了出来.整个活动孩子一直情绪高涨,在趣味化的体育游戏中,把这一概念了解的滚瓜烂熟.

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游戏,也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我就结合“1”和“许多”这个活动,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在练习双脚跳时,我也让孩子“跳一下”、“跳许多下”.这样的游戏更切合教学实践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又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活动时,我则利用皮球、羊角球、海洋球,创编了一个“我给球儿来排队”的体育游戏.结合图形教学活动时,则创编了“跳房子”的游戏等等.体育游戏是对幼儿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而我将数学知识融如其中,这样既练习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幼儿在游戏、生活、运动中学习数学既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