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47 浏览:3099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这一部分,用一段概括性的文字规定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贯彻这一思想,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学校的时政教育资源状况,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时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做到学生人人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1.课前五分钟时政要闻播报.当天的主要新闻热点及时让学生了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一周要闻时政点评.每个班级请一位学生(可以依学号轮流)做本班的时事评论员,评论员可以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自己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针对评论员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作为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每一次评论员的时事评论要及时进行民意打分,形成一种竞争意识,你追我赶,保证每一次评论的质量.

3.专题评析时政.一周要闻时政点评由于内容多,时间有限,学生不太可能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专题评析时政就成为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时政教育的较好形式.如利比亚问题、朝鲜核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等.如果把时政与课文知识有机结合,可以使书中枯燥的原理变成分析社会热点的有效工具,大大提高学生平时关注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4.时事追踪评析.国际、国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发的全过程,才能认清事件的本质.当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成为热点问题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周要闻演讲和专题评析,而是要按其发展的线索和趋势,作连续性的评述分析.如持续的物价上涨问题、就业问题、利比亚战局问题等.

5.时政知识介绍.时事政治教育中,往往涉及许多时政知识,如包容性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消费税、土地流转等.向学生介绍这些时政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大事,也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6.办好时政板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发现当老师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施展才艺的舞台,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体现与发挥,他们在许多方面能做得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办好时政板报是一种较好的形式.板报由学生自己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

7.撰写时政小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把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小论文可以教师命题,也可以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时政知识,又提高了做题能力.

二、时政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时政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但由于中学生往往受到年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局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大事、社会新闻,在时政热点的选题、评论、分析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有的学生在时政评析中对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对有些国际问题,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攻打利比亚问题等表决时投弃权票,感到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又如由于时政评析的题目、内容、形式大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这就难免出现从个人兴趣出发,使评析的内容比较散,或者遗漏重大事件,或者认识发生偏差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另外,时事追踪评析是时政评析各种形式中较难的一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得重要.时事政治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治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总之,在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时政渗透方式并放心让学生去做,既能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了解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政治课的热情,起到了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