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00 浏览:20770

课程之所以要改革,归根结底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全面和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出思想、意识文化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变.总体来说,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教育要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就必然要进行课程和教育模式改革.

第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知识形态发生了改变.随着工业社会让位于后工业社会,知识进化的逻辑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农业社会的知识以整体性思维为主,工业社会的知识以分析性思维为主,后工业社会的知识则是在分析性思维基础上重建整体性思维,以整体性思维引导分析性思维.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的发展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分科课程应注重综合性视野,强调以整体思维为导向的学习理念.综合性课程则是对此要求所作出更彻底的呼应.

第二,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已深度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大潮,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潮流仍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生产方式的改变.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的知识往往是整体性的,而大工业时期每个人的工作可能只是涉及生产线分工中的一个环节,因为大工业需要标准化和按工序分工.可是,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追求个性和创新,因此有差异的思想和知识创新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即后工业的知识越来越期冀有个性的整体性知识或综合视野.由此,历史与社会打破严格的学科视角,也就为多样性探索开辟了道路.

第三,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带来另一个改变,即我们越来越走向未来导向的社会.未来导向的社会是不断寻求各种可能性的社会,自主自由探索就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源泉.由于存在社会结构性的变化,以村落社会和单位社会为特征的熟人社会,正逐渐变成以所有人权利平等为特征的公民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人才不只是对社会传统的简单认同,而是在遵守基本社会公德基础上有个性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第四,在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国外有些学者也把当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在这样社会中,满足需要的方法引出新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更多问题;在这样社会中,最需要的精英人才不再是在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和一丝不苟完成工序的人,而是能根据情况灵活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习惯于探究性学习,可灵活重组学到所有知识的人.


第五,在知识经济或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职业结构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断变换职业将成为常态.在农业社会中,人们需要的知识有限,知识的更新也较慢;在工业社会中,工序分工清晰明确,人们只要掌握有限知识和技能就能胜任工作.当今,只学习某些有限的知识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对基础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尽可能多地灌输,而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只在已有知识领域内徘徊,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扩展学习领域,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与社会标准修订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