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83 浏览:93284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注重课外延伸,扩大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 键 词】阅读;情境;阅读量;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朵最令人关注的浪花,它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作用,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阅读教学方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1.引趣激兴,创设情境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白鹭》,当白鹭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白鹭,闪闪发光的双眼,它洁白高贵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白鹭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2.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采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3.课后延伸,扩大阅读量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最基本的方式,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应是结果.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要做好“授”后怎么写作,要想通过课外阅读迅速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略.

(1)每周要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确定具体的典型材料,作为例子分析,为学生准备广泛的阅读材料,订阅报纸、杂志,借阅图书等等.

(2)明确制定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首先要明确课外阅读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开拓叙事、议论相合的写作思路,抓关键句分析文章,提取文章信息,鉴赏文学作品等等.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并且,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确保书源质量关.即引导学生读什么样书的问题,实际也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样人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读好书,做贤人”,把读书与做人结合起来.“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同样,“书犹药也,误读可致愚”.为学生择书时要确保书内容丰富,格调健康.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翻阅工具书、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共同努力,使我们阅读教学的明天更加成功.

收稿日期: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