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产业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55 浏览:154271

中国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进化,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产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国文化产业,使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文化产业国民经济中国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进化,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产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国文化产业,使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对中国文化及其文化产业做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一、中国文化的内涵与起源

关于文化的内涵有许多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梁启超《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对军事、政治、产业而言;文化的内容,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美术、文学、音乐等”(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国文化就是中国历史、艺术、哲学等之总合体”(汤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据《苏联大百科全书》解释,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精神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由此可知,文化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内部结构看,是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故此,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所谓中国文化呢?古代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文化”这个概念.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是以国君(帝王)居住地之所称,如最早的中国人是夏人,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即“夏,中国之人也.”隋唐以后,定都于中原王朝,那时的文化即称为中原文化.这里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时代,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始称明清帝国为“中华帝国”简称即“中国”.战争以后,出现“西学”和“中学”对举,此后,“中国文化”才逐渐成为一个与“外国文化”对举的,有实质意义的概念.

“中国”这一概念在古代虽不断演化,但其主旨始终守住一个“中”字,中国者,天下之中也,这既是一个地理学的中心意识,更是一个文化学的中心意识.这种文化中心意识,还表现在“中华”一词上,华,本义是有文采、光辉、精粹.用于族名,蕴涵文化繁盛、发达之意.中华,意为居于中心的富有文化的民族.元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中华”.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历史上曾经在中国范围内居住的民族,由华夏族演化而成的汉族在中国多次建立政权,此外,匈奴、鲜卑、羌、契丹、女真、蒙古,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州还统治过整个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包容其他民族,都是多民族国家.今天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创立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前辈创造承传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活的生命,有着鲜活的现实性,它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二、中国文化的复兴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复兴主要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左冀文化运动、文化救国运动和改革文化等.这些文化运动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中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从新文化运动来看.辛亥革命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新思想根源,以及社会新要求而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为这个运动奠定了新的经济、新的政治的基础.这时陈独秀成了这次运动的激进派和领袖.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与科学看作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认为中国要从专制和愚昧下求得解放,摆脱落后状态,赶上资本主义强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同时,他们还大力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盲从.陈独秀指出:“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精神生活也同样离不开科学.”他号召人们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破除迷信,坚持真理,打破“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树立“真实的合理信仰”;他们还运用自然科学常识驳斥了鬼神迷信,揭露了复古派以鬼神愚弄人们的阴谋,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口号;他们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陈独秀认为孔子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不适于现代生活.它同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独立、法律上的平等、上的独立自主人格是不相容的,必须彻底扫除.


同时,文学革命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革.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当时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把文学革命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高举文学改革”的大旗,提出“贵族文学,建设平民文学;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口号,成为革命的纲领,他主张彻底改革文体和文学内容,使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这时鲁迅先生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具体成就,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高举与科学的旗帜,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和传统观念进行猛烈的冲击,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予以前所未有的打击,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它打开了长期禁锢着人们头脑的封建思想的牢笼,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在思想界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唤起了追求解放,寻求真理,挣脱枷锁的热情,为中国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关论文范文